“都用上5G手机了吗?”
这恐怕是今年围绕手机的一个重要话题。
据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闻库介绍,截止到6月底,连接到5G网络的5G手机终端数已达万部。
可以说目前关于5G已经从年前的“嘴上说”(宣传),逐步落实到“手指用”(手机)。然而科达5G产品经理唐少峰表示,相对于C端,B端的应用“脚下走”(落地)才是未来的重头戏。
尤为值得重视,在5G催动下,安防移动视频应用正逐步彰显出其应有的活力,变得愈加成熟,已涌现出众多以科达为代表的5G移动视频应用方案提供商,力推行业激发更深层次的应用价值。
5g行业化应用商业机遇要抓第一波众所周知,5G具有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海量连接等特性,而这与安防在智能化浪潮下表现出的新需求不谋而合。
一直以来,海量视频监控无线传输需求是安防领域亟需解决的短板。4G时代虽然引领视频监控从固定时代迈入移动智能时代,实现了从0到1的转变,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当下及未来行业化应用多维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分布式多节点连接,以及在边缘端的实时处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而5G恰能满足这些需求。
其中5G网络架构在设计过程中在软件层面采用了大量的云和网络虚拟化技术,从而能更好解决视频物联网应用面临的,多感知节点连接的复杂通讯传输问题。另外,5G能满足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要求,更好解决安防前端实时分析处理各种数据的问题,并未为更多灵活的部署边缘和云端智能,辅助AI赋能提供能力。
唐少峰表示,5G高清视频传输、图像处理分析、AR/VR、AI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对于安防更大的价值是在于应用的丰富度将不断提升,将产生1到N的提升,至于这个N是多少,可能是几倍,也可能是几十倍,或者几千倍。可以说移动视频应用将进入一个彻底颠覆传统安防产业模式的时代。
面对5G在安防市场展现出的前景,科达一直在努力加大在相关产品研发和技术上的储备,实现深度参与5G行业化应用第一波商业机遇,在年科达已进行了相关产品预研,与高通等芯片厂商持续推进5G产品研发。在去年安博会期间,科达发布了移动布控哨兵,正式开启移动场景下5G产品多元化应用,并依托5G+AI技术,实现执法仪、智能终端、单兵、车载等新增离线比对、驾驶行为检测等功能,提升AR执法眼镜移动AI感知能力。
5G+安防特色市场领域要先行占据“5G至今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应用”“5G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目前相关媒体一直在报道,C端真正下沉到普通消费者的专属应用寥寥无几。
但5G在B端的应用反而更加清晰,尤其是针对移动视频监控领域,囊括了车载监控类场景、应急处置类场景、大型活动临时监控类场景、偏远区域监控场景等。
另外,基于AR/VR的高清视频指挥调度也是5G施展其高带宽、低延时特性的重要应用场景,借助VR摄像机实现超高清、°全景形式呈现安保重点区域的实景情况,并可实现对重点人员、嫌疑人员的布控,有效掌握现场实时状况,实现精准指挥调度。
以上这些场景涉及到的移动警务、车载摄像机、执法记录仪、AR执法眼镜、VR摄像机等设备通过5G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能够催生出更多新的细分应用和解决方案,在重大赛事安保、重要会议应急保障、抢险救灾、重点人员防控、推进“阳光执法”等领域,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科达在5G行业化应用中一直在不断试验和探索,持续推进5G适配,加快实现5G视频产品落地。
8月份,科达率先在移动车载监控领域发力,发布了首款5G智能车载终端,通过搭配不同类型的车载摄像机,为警用车辆(含警用铁骑)、公交车辆以及各类社会营运车辆,提供专业的5G智能车载解决方案,
据介绍,科达针对警用车辆的5G车载解决方案,通过安装于车内的无线智能车载终端和车载摄像机,实现高清视频采集和回传、人脸/车牌抓拍和告警,协助执法部门对城市道路、重点区域和临时场所进行稽查布控、执法取证和指挥调度。
9月份,科达又发布了5G智能布控球。产品主要架设于临时性任务现场,在5G和AI加持下,实现缉查布控、违法抓拍以及高清图传等应用。该产品,集成高清图传和智能识别两大核心,多重AI算法实现人脸/车牌的自动检测抓拍和在线/离线比对、违停抓拍取证、违法变道抓拍取证、区域入侵检测、口罩检测等多种智能化应用。
从目前来看,科达已经在移动车载、应急处置等多个场景实现从产品端到解决方案端的应用布局,抢先占据5G+安防特色市场领域。
5G“新基建”下深层次应用等待开发从今年初,伴随着疫情的肆虐“新基建”日益崛起,成为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