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亚华;编辑
黎明
1月28日,一份河南鹤壁高中“违纪情况通报”在社交平台流传并引发巨大争议。该通报公布的是学校高三年级学生1月18日-1月24日的违纪情况,内容这样写到:3班XXX上课睡觉、4班XXX在抹护手霜、5班XXX考试睡觉、7班XXX向别人传爆米花……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头发像窗帘一样挡住脸,手也不动,好像睡着了”、“在纸条上罗列明星”、“坐姿不端”、“腿上盖棉袄”、“哈欠不断”、“认真抠手”、“上课5分钟还没有进入状态”、“闭目养神,未听课动笔”……这些内容也被列入违纪行列。
这份通报引发人们对于学生在校被监控这个话题的热烈讨论。虽然学校回应称,经查,年级管理不规范,已作出严肃批评并责令年级主任对学生和家长公开道歉,但是,教学监控还是引发了人们的质疑和担心。
事实上,教学监控一直是近年来的热词。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AI+教育”创业大潮的推进,企业针对校园提供的AI人脸识别、智能手环、智能头箍、智能校服层出不穷,围绕学生行为、表情,甚至是大脑活动的检测都已进入校园。在这个千亿市场上掘金的企业越来越多。
但学校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监控学生的一举一动,分析学生行为甚至表情,动辄发给老师、家长,甚至在网上公开通报批评,真的不侵犯学生隐私吗?抓住需求拓展市场的企业剧增,监控学生,应该成为一门生意吗?
人脸识别、手环、头箍、智能校服科技监控花式进校园1月27日,名为“鹤壁高中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