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村镇构立足于构建社会治理运行体系、立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乡村治理体系“四位一体”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为优化营商环境和增强群众满意度贡献“治理智慧”。
强基础、筑底座,构建社会治理运行体系
齐村镇综治中心设置“综治大厅、两个中心、两个平台”,集“综治+网格化服务+信访+司法+多元化解+雪亮工程+N”于一体综合服务指挥中心,12个镇直部门入驻中心。
对政务服务热线、“融e通”等平台,群众反映的事件,实行“三优先、四落实”原则,“三优先”即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党政主要负责人优先批示、分管领导优先转办、各职能部门优先处理;“四落实”即反映的问题落实、具体责任人落实、问题处理结果落实、电话回访落实。
一是强化阵地建设。坚持把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加强“平安齐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投资余万元建设智慧乡镇,大力提升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和整体工作效能。目前,25个行政村全部安装综治视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市域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融e通”平台开通率达到%,45个网格员配备手持信息采集终端,进一步畅通了信息传输渠道,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构建起统一受理、分类处理、高效处置的社会治理运行体系,案(事)件办理时间平均缩短1天。二是筑牢网格底座。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创新村级治理模式,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以党建助理员招聘为契机,将15名党建助理员纳入村支部委员会班子,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推动资源在网格整合、工作在网格落实、问题在网格解决,更加紧密融合党建与网格,织密网眼,发挥党支部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作用。目前,全镇46个村(社区)党组织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各村负责人为网格长,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三是紧盯满意指数。通过政务服务热线系统、市域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融e通”平台等群众诉求反映渠道,选取群众反映频次较多,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的问题,会同各部门分析研判,实行调度和督查制度,把问题办理情况、群众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满意指数。
重技防、强队伍,构建立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年8月份,市“雪亮工程”项目验收组先后到齐村镇、25个行政村,通过实地查看监控点位、系统安装、平台应用、查阅资料等,对镇村两级项目建设进行验收。
一是深入推进“雪亮工程”。打造高低空立体化、动态化的视频监控体系,完成“五枪一球一半球”前端点位安装、综治视联网会议终端调试、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平台部署等建设工作。目前,新建村级视频监控路,年新增教会点位17路,全部接入视频监控平台,并推送至市级、区级平台,基本实现了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全面覆盖、全时共享。二是深入推进“信息共享工程”。依托“融e通”平台,多渠道发布平安建设、隐患排查整改等情况,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目前,建立平安工作群、信息群等8个,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发布各类信息0余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布信息余条,被上级媒体采用转发60余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