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尼泊尔地震,再次人们引起人们对的周关注上海交大电信学院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金之俭认为,通过大数据理论建立海量遥感数据获取、储存与分析体系,将为“理性救灾”指明道路,也就是说,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依靠卫星或航空遥感技术,远程获取震区现场数据,评估和预测灾区受损情况,明确物资需求,规划救援道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救援计划,最大程度减小灾害影响
自汶川地震以来,国家层面的灾害管理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减灾委员会或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构对大数据遥感还可应用到洋流监测、气候预警等多个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安防监控行业标准现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除了地震灾害监测,大数据遥感还可应用到洋流监测、气候预警等多个领域以洋流监测为例,地球上有辽阔的海洋,其面积是地球上陆地面积的2.5倍,不过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还非常局限事实上,海洋是人类环境、气候的起源地,只有对海洋进行监控,才能获得更好的气象预报、环境预测等效能
金之俭介绍,目前科学家们正试图将传感器,如温度、盐度、热惯量等安防监控现状传感器,广泛布置于海洋中这些传感器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并且很多数据无法实时传到数据中心假如在每个足球场这么大的海洋面积放置1个传感器,全球海洋分布的传感器总量将达520亿只,其所含信息和维度都非常之大通过高维大数据计算方法,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有助于对厄尔尼诺现象会否发生、粮食产区气候是否恶化等情况进行预警
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还需神算手灾害监测是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对于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尤其具有价值我国近年来遭遇了多次地震灾害,与震前预测相比,灾后震区的遥感数据监测,更可充分测算解析大数据海量、异构、多源的外部特征,以及多维度、多尺度、非稳定的内部特征,通过对地表、环境、地监控行业怎么样震本身数据的充分测算解析,使灾害造成的危难细节、对地面道路的损害程度、救援资源的调度分配等实时分析能力获得提升,这对于减少灾难损失、提高救援效率、支持灾后重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安防展览网 时事聚焦】2015年5月12日,迎来第七个全国“防震减灾日”,同时也是“5.12”汶川地震纪念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方便面替早餐不可取造成民工轻生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