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仪器国际知名品牌艾可美检测项目

国际知名品牌艾可美,可以快速检测多个POCT项目。深受用户的欢迎。

项目1:C-反应蛋白(含常规CRP、超敏CRP)

临床意义:人类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关于CRP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传统观点认为CRP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但近十年的研究揭示了CRP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

1、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CRP升高与感染的程度正相关,当病毒感染时,CRP在绝大多数病毒感染中的血清浓度变化不大或基本保持不变。2、CRP与心血管疾病。CRP在急性局部缺血和心肌梗塞时升高。CRP并可预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发作的局部缺血,心绞痛患者继续梗塞以及吸烟者冠状动脉死亡,CRP还可作为外观健康者未来发生心肌梗塞(MI)或中风的预兆。

项目2:降钙素原(PCT)

临床意义:PCT(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菌性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在不明原因的炎性疾病中,PCT可表明由细菌引起的可能。在非细菌性疾病中,相对于临床的严重程度,PCT浓度是低的。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PCT浓度的升高可能是细菌重复感染或脓毒症。

*监控具有感染危险的患者

可以通过PCT监控对有感染危险的重症患者监护。由于PCT只是在全身细菌性感染或脓毒症时合成,而不在局部炎症和轻微感染中合成,所以PCT在监控严重干扰时是比CRP、IL-6、体温、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更好的工具。PCT在充分刺激下,于2~6h内产生。肺炎并不总会引起PCT升高。

*病程监控和预后

在严重的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如脓毒症和MODS,PCT升高的程度是炎症活动的反映。PCT的优点相比较于其他炎症指标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严重的感染引起PCT浓度显著升高(10ug/L)。而较轻的感染或临床不太严重的脓毒症仅引起PCT中度升高。CRP在中度感染中显现出最大浓度。恢复期患者的PCT反应比CRP显著加快,其半衰期为9~24h,而后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病理范围。

项目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临床意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ionicgonadotophin,HCG)是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由α和β2个亚单位、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39kD,其中,其α亚单位与FSH、LH和TSH的α亚单位相似,具有免疫交叉反应,其结构差异主要在β亚单位,在免疫活性上可予以区别。由于β-HCG特异性强,利用特异性的抗血清检验血和尿中的β-HCG水平,是灵活而准确的早孕诊断方法。HCG的功能首要是促黄体作用,即使月经周期黄体转变为早孕期黄体,起作用机制是与黄体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黄体激素分泌。此外,HCG尚能影响卵巢中甾体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刺激胎盘滋养层生成孕酮等作用。

(1)诊断早孕:HCG在受精卵着床前即由滋养层细胞开始分泌,早期增长迅速,约1.7天增长1倍,至8-10周血液达最高峰。因此,用RIA法或ELISA法测定血及尿中的β-HCG水平,是较为准确的早孕诊断方法。(2)宫外孕的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时,HCC含量较正常妊娠时明显降低,因此,对疑有异位妊娠者,检测血清HCG有助于明确诊断。(3)先兆流产患者检测HCG,不仅有助于了解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分泌功能,尚可为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如血清HCG连续上升,则应采取积极的保胎措施,若HCG水平持续下降,则应考虑人流。(4)滋养叶细胞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滋养叶细胞疾病时血中HCG浓度显著上升,一般而言,HCG水平按良性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的顺序递增,HCG值与病情基本平行,动态监测可反映癌细胞生长、退化的动态过程。治疗后,HCG水平可下降或转阴,若转阴后又出现升高者,则应考虑复发或转移的可能。(5)肺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或睾丸肿瘤等皆可出现血清HCG水平升高。

项目4:孕酮(P)

临床意义:血中孕酮升高可见于以下情况(1)观察妇女排卵的时间及黄体酮的生成情况:在排卵的-1,0,+1天,孕酮含量成倍增加,提示为有排卵。(2)正常妊娠、双胎和多胎妊娠时孕酮合成量明显增加,血液中孕酮水平相对升高。(3)妊娠毒血症、先兆子痫、葡萄胎及原性高血压时,孕酮含量也会升高。血中孕酮含量降低见于以下情况:(1)先兆流产、宫外孕、早产、闭经、不孕症。(2)黄体功能不全,卵巢黄体发育不全时,孕酮含量相应降低。3)肾上腺、甲状腺功能严重失调也可影响卵巢功能,使排卵发生障碍,孕酮含量也会相应降低。

项目5:甲胎蛋白(AFP)

临床意义:AFP是胚胎期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环中含量极微<20μg/L。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μg/L持续4周,或~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其水平常<ug/L。生殖胚胎性肿瘤(睾丸癌,畸胎瘤)可见AFP含量升高。

项目6:癌胚抗原(CEA)

临床意义:癌胚抗原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血清CEA正常参考值<5μg/L。CEA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依次为结肠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宫癌(30%)。部分良性疾病直肠息,结肠炎,肝硬化,肺病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CEA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和阳性率较低。CEA属于粘附分子,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

项目7: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临床意义:PSA是由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至精浆中的一种糖蛋白,PSA主要存在于前列腺组织中,女性体内不存在,正常男性血清中PSA的含量很低,血清参考值<4μg/L。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80%。良性前列腺疾病也可部分见血清PSA水平不同程度升高。血清PSA测定是前列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和疗效观察的监测指标。在血液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结合PSA和游离PSAF-PSA/T-PSA比值是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疾病的有效指标。F-PSA/T-PSA>0.25多为良性疾病;F-PSA/T-PSA<0.16高度提示前列腺癌。

项目8:D-二聚体(DD)

临床意义: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特别对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

D-二聚体是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指标。

项目9:糖化血蛋白(HbA1C)

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项目9:尿微量白蛋白(MAU)

临床意义: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此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

市场部

赞赏

长按







































广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武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rjbl.com/jkhyjs/26841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