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在国内首次提出《住宅的智能化动向》(《建筑电气》.1),之后我和多位研究生做了智能家居的研究。我相识的智能家居产品企业老总曾经风光一时,愿景灿烂,但是今天多个企业尚存不到20个。20年来,新技术不断促使大量的创新创业者投入,白色家电业与黑色家电业都曾按照不同的技术路线组织过智能家居联盟,制定标准,但是市场的应用十分窘困。遥控灯光、窗帘及各类家电、设防撤防……,智能家居曾经只是大男孩的玩具,没有成为家庭的刚需,早期系统的性能不稳定导致许多项目不能持续使用。
近两年,谷歌、微软等大企业收购智能家居小公司的报道激发了国内大量的IT与IB企业纷纷投入研发,加之“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物联世界”、“智慧城市”、“大数据”等热词的引领,智能家居又成了热门行业。前赴后继,气象万千。
智能家居为何有此起伏?智能家居的出路何在?绿色元素如何嵌入智能家居?这些问题都需要正视、深思与破解。
一、智能家居的概念清晰吗?
智能家居的概念和“智能化”一样随着技术发展和商业运作,呈现了清晰-模糊-外延的过程,时而是技术的向往,时而则成了市场的愿景。
1、智能家居概念的演进
智能家居的技术概念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家庭电子化,然后是家庭自动化(70-90年代),步入信息社会后又加入了家庭信息化(本世纪前10年),如今最时髦的元素则是人工智能。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数量巨大其需求更是无限,因此所有的行业和新技术都看上了“智能家居”。且不说那些ICT与家电的商业巨头,我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把智能家居列为应用示范,《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把智能家居作为评价的三级指标,连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体系也将其列入,《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里智能家居更是核心内容。
和家庭相关的行业都把自己的业务提升称为智能家居,通信运营商、IT的系统集成商和服务供应商、安防系统工程商、电力工程商、房产开发商、物业管理机构、手机制造商、家电制造商、电视机制造商、穿戴设备制造商……,一个个都成了智能家居的专家和建设运营商。
智能技术渗入家庭用品与生活,出现了大量的智能家用单品,如电气插座、照明灯具、自动窗帘、火灾报警器、智能门锁等,这些智能用品可以单独使用,也有可联网使用。
如今的智能家居则被广泛认为是单品+平台+服务,而节能与健康管理等绿色功能正在得到加强。
2、市场到底有多大?
研究机构ResearchMarkets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年可达到亿美元。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据称达亿元,同比增长41%,深圳智慧家庭协会秘书长预测智能家居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增速达50%左右,年可达亿人民币。甚至有预测亿元的。曾记否,年IDC、ParksAssociates等市场调查咨询公司也预言年智能家居市场全球可达亿美元?
权威机构的预言鼓舞人心,引无数英雄奋勇投身,但是对市场规模的预计要有清醒的认识,有些统计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导。例如一台网络冰箱是冰箱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其全部价值被计入智能家居市场;在另一场合因使用物联网技术,又被统计进物联网市场。
3、智能家居的中外差异
很多研究把欧美的智能家居普及率和市场增长率作为中国未来趋势预测的依据,业内人士也言必称比尔?盖茨的智能豪宅,以此说明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类思路脱离了中国的国情与民情,实在是一种误导。
国内外的住宅建设与运营的模式是不同的。中国城市的住宅大多是成区域的规模开发建设,封闭式管理。而欧美、澳洲及日本多为小规模、独立地建造,住宅区开放式管理。国外的人工费高,家庭事务多自行打理,居民的DIY能力较强,有能力按个人喜好组合使用智能家居的产品与终端。智能家居大多按户单独设置的,除安保系统外少有联网。国内常把智能家居作为卖点,往往规模化联网实施。个人在家中安装智能家居系统,只是凤毛麟角。
技术和商业描绘了各种智能家居,但其核心功能还是应用信息与控制技术实现家用电器操控,家庭安保措施,家庭信息服务和家庭事务管理。在ICT快速推进社会信息化、行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与家庭生活相关的行业都以服务信息的方式锲入家庭,购物、家务、健康、安全、娱乐、休闲、社交、养老、教育、缴费……都可以有多个平台、多种方式供选择,实现足不出户万事皆办。
是智能家居,还是智能生活?是智能家居装置,还是家庭服务平台?是智能家居系统,还是智慧生活服务?智能家居的外延越来越宽泛,概念越来越模糊了。
二、智能家居业对“家”的认识准确吗?
谁都认可智能家居应姓“家”,但是,家涵盖了三个概念:家庭、住宅和生活方式,若不能对此准确认识,则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是盲目的。
1、家庭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收养或同居等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单元,是人类抚育儿童,赡养老人,以及亲属之间所构成的基本群体形式。家庭有性爱、生育、经济以及培育后代等四项基本功能,为家庭成员提供情感、心理、生理等的支持,给共同居住的夫妻间及他们与孩子间的亲情带来的安全感;通过生育和性行为的节制作用稳定了社会;为成员生活提供经济支持。当家庭成员不在家工作时,则照料老人、病患,教育少年儿童等需要社会的服务。
中国今天的家庭结构除了传统的核心家庭(由双亲和未成年子女共同居住组成)和联合家庭(由双亲和一对或多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组成)外,还存在着非传统的家庭结构。
表1非传统家庭结构特征
家庭形式
生活特征
1
单亲家庭
由单身父亲或母亲养育未成年子女
2
单身家庭
到结婚的年龄不结婚或离婚后不再婚的一个人生活
3
丁克家庭
夫妻双方有生育能力但不要孩子,追求享受人生
4
重组家庭
夫妻有一方再婚或者双方均再婚组成
5
空巢家庭
子女长期外出,仅留老人生活
6
断代家庭
父母长期外出,祖父母与未成年孙辈共同生活
显然,不同的家庭结构呈现了不同的生活特征,经济状况决定家庭的生活水平。
2、住宅
住宅是供人起居的建筑物,能阻绝入侵的人或动物,抵挡雨、雪、风、酷热和严寒天气,保障起居安全及隐私。在一套住宅里居住的一群人一般是一个家庭,也可能是多个家庭。当人群长期以某房屋为栖息处,往往称该住宅为他们的家。农村住宅与城市不同,除生活起居部分外,还包括农业生产用房以存放农机具、饲养家禽家畜及其他副业等。
住宅的形式有很多,各类家庭根据需要来建造、购买或租用。
表2住宅类型表
类型
形式
特征与单套面积
管理
备注
单层住宅
普通住宅
平房50-m2
各自管理
四合院-m2
农居-m2
含非居住功能
别墅
-m2
统一/各自管理
多层住宅
普通住宅
公租房50-m2
统一管理
廉租房25-50m2
公寓房50-m2
高级住宅
-m2
别墅
-m2
统一/各自管理
高层住宅
普通住宅
公租房50-m2
统一管理
廉租房25-50m2
公寓房50-m2
高级住宅
-m2
注:单套住宅面积为国内统计均值。
如果按套内布局分,除了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配置外,还有一室一厅、二室一厅、三室一厅、三室二厅、四室二厅二卫……。
中国的地域广,自然气候差异大,各地的建筑传统不一,经过30多年的住宅建设,住宅建筑的形式与风格更是极为丰富的。
3、家庭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涉及人们的穿着、饮食、居住、出行、工作、消费、休闲、娱乐、社会交际、待人接物等行为,可按社会、群体、家庭和个人划分为四大类。社会生活方式是社会全体成员生活模式的总体特征;群体生活方生活方式涉及人们的穿着、饮食、居住、出行、工作、消费、休闲、娱乐、社会交际、待人接物等行为,可按社会、群体、家庭和个人划分为四大类。社会生活方式是社会全体成员生活模式的总体特征;群体生活方式包括了各阶层、各民族、各行业生活模式的特征;个人生活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传承、心理、价值取向、社交关系及社会地位等生活模式的特征。
家庭生活方式受本地社会生活方式与群体生活方式的渗透,经济条件的制约和传统价值观念的熏陶,是满足家庭里成员共同生活需要的行为特征。虽然个体的性格、爱好和价值取向及生活风格有不同,但家庭生活方式整合了主要成员的生活方式。
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生活方式是有差异的,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言,城市化导致了人口的大量迁徙,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使农村的生活状态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有所接近。考察城市家庭生活方式一般可把穿着、饮食、居住、出行、消费、休闲、娱乐、社交和养老作为家庭生活方式的描述内容,那么它们与家庭成员的民族、宗教、职业、年龄、收入、地域、成员结构、价值观及健康观又如何关联呢?
表3家庭生活方式关联因素表
生活
方式
关联
因素
穿着
饮食
居住
出行
消费
休闲
娱乐
社交
养老
民族
★
▲
▲
○
○
○
○
▲
▲
宗教
★
★
○
○
○
○
▲
★
○
职业
★
○
○
○
○
▲
▲
★
○
年龄
★
★
○
★
★
★
★
★
▲
收入
★
★
★
★
★
★
★
○
★
地域
★
★
★
○
○
○
○
★
○
价值观
★
○
★
★
★
★
★
★
★
健康观
○
★
○
▲
▲
★
○
○
▲
成员
结构
▲
▲
▲
○
★
▲
▲
▲
★
注:★紧密关联,▲一般关联,○弱关联
表3描述的家庭生活方式关联因素是不完整的,因为生活方式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具有复杂的特性和更多的关联因素。但表中呈现的指向确实是清晰的,影响家庭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收入与价值观。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预言,在后工业社会中,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增加,将会有一波生活方式(次文化)的大爆发。今天的世界中,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都在发生我们未曾意料的变化,各阶层人们的理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调整或变异。当我们重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存在决定意识”时,现代社会的家庭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是显然的。
通过对家庭结构的生活特征、住宅形式及其风格和家庭生活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热议的“智能家居”是不可能普适到“家”的。
三、智能家居的生态在改变
尽管智能家居市场被高企,但以智能家居为主业的公司大多经营情况不佳,上市公司的智能家居业务也并不贡献利润,而网上可查的基本上大都是小微企业。业内人士常叹智能家居“叫好不叫座”,成长的生态有待改善。其实在近5年情况已有变化。
1、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智能家居业的自信
智能家居的监控功能并不复杂,选择可靠、低成本、易与互联网连接的信息传输方式和通信协议一直为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