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行业。说它熟悉,是因为人人都吃过菌菇。说它陌生,是因为大部分人,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正好机缘巧合,接触了一阵子,可以说来一听。
菌菇可以分为三大类:野生菌菇、散户大棚养殖菌菇、工厂化养殖菌菇。
野生菌菇,以云贵两省出产最多。印象当中,野生菌菇很高大上。毕竟,在中国,野生二字,带有天然的高端属性。但其实也有隐忧。在中国式崛起背后,是空气和水的严重污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散户大棚养殖菌菇,又叫农民菇,就跟大棚蔬菜一样,由农民在大棚中,进行小规模养殖。前些日子热播的扶贫大剧《山海情》,就是最典型的散户大棚养殖菌菇。农民菇,除了空气和水污染的问题之外,农药、肥料,有非常大的隐忧。
工厂化养殖菌菇,则是近几十年开始兴起的,在全封闭的环境中,保持恒定的温度湿度,让菌菇发育、长大。基本过程如下:
能够商业化食用的菌菇,总共也就几十种。其中,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白蘑菇(双孢菇),是食用量最大的几个。
啥?不认识?
这是香菇。有时候,会在顶上开个十字。
木耳就不用上图了吧。
这是平菇。侧着长的。
这是金针菇。细细长长一团一团的。
这是双孢菇(白蘑菇,北京附近也叫口蘑)。柄很短,盖很大而且没有空隙(比如香菇,盖有空隙,就像一个伞)。
此外,这几种蘑菇也比较容易买到。
这是蟹味菇。灰色的,伞帽上有斑点。
这是白玉菇。也叫海鲜菇。和蟹味菇一模一样,只不过是白色的。
这是杏鲍菇。柄很粗,伞盖很小。
啥?你说你主要吃的是松露?松茸?牛肝菌?那你真是有钱人。这些都很小众。而且,他们无法人工养殖,只有野生的。
那你说每种菌菇,营养上有很大差异吗?抱歉,其实大同小异。营养成分上的那一点不一样,实在微乎其微。除非你每天只吃菌菇,大量食用,可能还有点差别。否则,如果只是日常偶尔食用,功效上的差异,微乎其微。这就像张悟本说绿豆治百病,除非天天吃绿豆,否则也就心里安慰一下而已。
因此,吃菌菇,主要看口味。喜欢哪种口味,就吃哪种菌菇。至于商家宣传的某某菌菇有某某功效,听听就罢了。那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溢价,找一个能忽悠顾客的理由。
那为什么有的菌菇那么贵,有的那么便宜?唯一的原因,是因为生产成本。有的菌菇养殖规模大,产量高,所以便宜。有的菌菇养殖规模小,或者干脆只能野生,产量低,所以便宜。物以稀为贵,一点没错。比如最贵的松露,和最便宜的金针菇,营养成分上的差异,其实微乎其微。如果有一天,松露可以大规模养殖,相信我,它会和金针菇一样便宜。
那咱们买菇,应该怎么选?工厂菇、农民菇、野生菇,选哪个?
有些菇,只有野生的,人工养殖还没找到方法。比如松露、松茸这些个。牛肝菌开始人工种植了,但是还不成规模。吃这些个,没得选。而且一般这些菇,咱们也很少做吧,饭店吃的居多。
而农民菇和工厂菇,可以理解为是人工养殖的两个阶段。就像小手工作坊往大规模工厂发展一样。工厂化养殖,无论是从原料、品控,还是从水源、空气,都要比大棚养殖更胜一筹。
我有幸去菌菇工厂呆了一个礼拜。确实跟想象的不一样。类似于肯德基的鸡长四个翅膀四条腿的流言,其实对我们还是有潜移默化的。但实际上,菌菇工厂是这样的:
全封闭空间。
低温无菌环境培养菌苗。
发酵罐中菌苗繁殖。
农业尾料做培养基(麦麸、稻壳、米糠等),科学配比。
培养基全自动化装瓶。
培养基高温蒸汽灭菌。
菌苗种入培养基之后恒温恒湿空间培育。空气、水,都得经过过滤。
冒头之后,经过搔菌,在恒温恒湿密闭空间长大。
而且被实时监控着。
前后差不多三个月,一朵金针菇才能长成。最后切根、装袋,才能到我们的手中。其他的菌菇,养殖过程大同小异。无非是培养基配比、菌苗、温度和湿度上略有差异(比如木耳的原材料是木屑)。整个生产过程,几乎都是在恒温、恒湿的密闭环境中长大的,培养基都是农业尾料,空气和水都是经过净化的。生长周期,和野生菌菇是一样的。可以说,是用技术还原了原生态环境。在欧洲、日本、台湾,工厂化种植都是主流。
当然,投资一家菌菇工厂,可不是闹着玩的。没有几个亿,根本拿不下来。
也因此,那些喊着农家蘑菇的,和农家蜂蜜、祖传老中医一样,其实是在收智商税。虽然黑心商人很多,工厂也有作假,但总体来说,工厂菇比农民菇靠谱。工厂菇作假,还有被发现的可能。农民菇,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但每种菌菇的工厂化养殖程度不太一样。其中工厂化程度最高的金针菇(至少80%以上),其次是杏鲍菇、蟹味菇、白玉菇、双孢菇(白蘑菇)。而香菇、平菇、黑木耳,仍以农民菇为主,工厂化养殖刚刚起步。工厂化养殖,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不看天吃饭,随时出菇。而农民菇,只能在适合的天气才能产出来。随着工厂化程度的提高,规模效应也会越来越大,价格会越来越低。
也因此,中国菌菇行业四大天王(四个上市公司),无一例外,都是以金针菇为主。排名第一的是上海雪榕,其次是甘肃众兴,再次是江苏华绿,最后是湖南如意情(豫园下属公司)。排第五的是上海光明森源。但比四大天王要弱一些。咱们之所以一年四季吃火锅都能吃到金针菇,拜工厂化养殖所赐。金针菇的价格,也一路走低到五六块钱一斤。
双孢菇的龙头,是江苏裕灌。而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都是真姬菇的一种)的龙头,是上海丰科。杏鲍菇,目前群龙争霸,还没分出胜负。
这几个工厂化种植程度高的菇,咱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鲜菇。至于香菇、平菇,则除了应季有鲜菇,其他时间,都只能吃到干菇了(目前香菇、平菇的工厂化种植,还在起步阶段)。干菇,市场龙头是上海大山合,也是出口大户(起步自浙江庆元。浙江庆元,号称香菇之乡)。
菌菇行业作为一个半农业行业,其实很原始。基本没有品牌意识,各大厂家出厂之后,批发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往下批发,到饭店、菜场、超市。然后咱们再到菜场或超市买到菌菇。咱们买到的菌菇,一般都是散称的,你也看不出来是哪家产的。
还好,随着生鲜电商和现代生鲜零售终端(比如盒马鲜生、钱大妈等)的崛起,这个链条被缩短了。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菌菇的品牌需求越来越强烈了。因此,现在几大厂都开始直供大零售平台,重视品牌打造了。比如起步比较早的雪榕,无论在盒马、在美团、在永辉,就都可以看到它的品牌露出了。
当然,也有逆向发展的。比如在盒马经常见到的食菌纪,就是一个纯终端品牌。自己是没有生产基地的,所有的菌菇,都是找别人家搬来的。
而且咱们有很多常识,用在菇上,可能不一定对。比如,正常情况下,一棵植物,长的大,说明更健康。但无论是金针菇,还是蟹味菇白玉菇,菇帽长的大,那说明品质比较差。菇帽小的,才是好的。
XX菌,XX菇,XX蕈,XX茸,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无非是对一种东西的四种不同称呼而已。所以,看到舞茸、舞菇、舞蕈、灰树花菌,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这个货。
至于说,菌菇能减肥、菌菇能抗癌等等说法,听听算数。除非你天天菌菇,顿顿菌菇,否则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但在这个营养过剩的年代,多吃点菇,没有坏处。
以上,算是对我短暂的菌菇从业的一个总结。
李国军所学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