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精选,等你来看。
整理
王宏宇
编者按:这个栏目,筛选过去一周36氪报道的各个领域的优质项目,集中展现。如果你是创业者,这里有最新鲜的商业模式;如果你是投资人,这里有最优质的早期项目;如果你是从业者,这里的项目很有可能影响你的生活。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项目详情。
消费升级
膜奇:获万元天使融资,想要打造出微商模式下的新“宝洁”
膜奇是一款主打韩国原装制造的中国化妆品品牌,总部在上海,制造商为韩国制造商。前期膜奇以一款清洁+保湿的功能性面膜作为爆款打造品牌,进而将品类拓展到洁面、润肤等其他品类。
膜奇的升级版微商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代理商们只充当销售的角色,产品由总部统一发货,这样代理商们就不需要囤货。一些为了发货方便的代理商可以适量囤货,不过总部会设置一定周期对没有售出的货进行回收。创始人在国内有韩国雪冰、情侣炸鸡、邢少爷等多家线下门店,因此可以充当膜奇的线下体验店。膜奇会在这些门店内设置一块膜奇体验区,代理商们可以先去体验试用,然后再代理,同时代理商们也可以带顾客去体验。
Get:走出Sneaker的小圈子,希望成长为中国版的FootLocker
在最近迭代的新版本中,Get在自营电商的基础上添加了海外直邮功能,sku从过去的几百个一下子翻了10倍,达到千万级别。现在打开Get,除了球鞋,能买到的还包括健身、骑行、运动防护、智能穿戴,甚至休闲类的服装、配饰和鞋包。至于用户面对海量商品时的筛选成本(特别是男生,感觉更高),Get则希望通过引导性的PGC内容来解决问题。
过去几个月中,Get的站内资讯已由篮球向足球、跑步、健身、骑行、潮流等商品对应的目类延伸。同时,他们也在为更多品类建立商品储备档案。除了常见的分类推荐和精准检索外,Get希望让商品去关联PGC和社区UGC内容,通过话题和场景需求来直接匹配用户的需要。
宝甄:从B端到新中产阶级,想用租赁模式改变用户低频消费
宝甄的办法是通过租赁的方式,先咬住B端市场,通过低租金(1元一天)让艺术原创真品入驻各大企业、银行、高档餐厅、高档物业、商户、会所、医院等实体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宝甄是将这些场所转化成传统的“艺术画廊”,但铺陈面和导流入口来看,又较传统的艺展场所宽泛很多。在租售的每幅画的画框外都会配有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