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德育原则、教学原则两大“原则”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都是高分题型的考点。除此之外,小编还为大家准备了客观题常考的60个小“原则”,部分会以大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哦,赶紧收藏背起来吧!
两个大“原则”
教学原则
德育原则
60个小“原则”
1、孔子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
2、《学记》教学原则:
(1)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
(3)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4)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
(5)及时而教原则(“当期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6)循序渐进原则(“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谓之逊”“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7)相互观摩学习(“相观而善之谓摩”)。
(8)教学相长原则(“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促进)也”)。
3、墨子教育思想之教学原则
主动(强说人)
创造(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强力而行(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言必信,行必果、志不强者智不达)
4、董仲舒教育思想之教学原则和方法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强勉行道”、“必仁且智”、“重义轻利”
5、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的人:亚里士多德
6、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夸美纽斯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7、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8、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9、杜威论课程与教材:在活动课程中提出了“做中学”的原则,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10、蔡元培: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11、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1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3、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14、集体主义教育:社会道德原则的核心。
15、班级管理的原则是根据班级管理规律和实践经验制定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6、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全员激励原则、自主参与原则、教管结合原则、平行管理原则、全面管理原则、情通理达原则。
17、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1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9、平行教育原则(平行影响)是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渊源。
20、暗示教学法的原则: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有意识与无意识相统一的原则、暗示手段相互作用的原则。
21、布鲁纳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2、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教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
23、德国心理学家施泰伦在其所著的《早期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明确地提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的“合并原则”,即提出: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
24、连续性和顺序性是课程的纵向结构主要原则。
2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26、教学方法运用的原则:(1)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3)要注意综合性和灵活性
27、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
28、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最大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原则,适当减轻了评价对象的压力。
29、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
30、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有:
①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立的一条首要的原则。
②目标一致的原则。
③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31、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方针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2、体育锻炼的原则:全面性、适量性、差异性、经常性。
33、美育原则: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艺术内容与艺术方法统一,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统一。
34、“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在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
35、师德是履行教育工作的社会职能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调整教师工作职权与职责关系的思想武器,是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
36、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理论与实践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37、为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两个重要原则:
(1)优先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
38、偶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性原则;
(5)冷处理原则。
39、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伦理原则。
40、头脑风暴法四条基本原则:
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所有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
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
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
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4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
42、学习准备要遵循学习的准备性原则(又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指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43、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正常的对待方式;正确的态度;积极的评价;主动的操作。
44、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45、学习的副律有五条:多重反应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和联想交替原则。
46、程序教学的原则:
第一,小步子原则;
第二,积极反应原则;
第三,自定步调原则;
第四,及时反馈原则;
第五,低错误率原则。
47、组织学习的原则: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
48、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问题要小而精;
(2)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
(3)要有适当的难度;
(4)要富有启发性。
49、学习动机培养的原则:
(1)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
(2)先求满足学生的缺失性动机;
(3)让学生确切了解学习的性质;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5)善于利用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50、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
51、合作学习分组的原则:
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②小组成员人数以5人左右为宜。一般说来,最为有效的小组人数是4~6个成员。
52、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3)尊重与理解学生;
(4)发挥学生主体性;
(5)个别对待学生;
(6)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
53、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的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55、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56、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都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
57、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确认和承担法律责任时必须依照的标准和准则。
58、民事责任的追究主要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等四项原则。
59、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60、科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提出了他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学完记得打卡点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