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多层嵌套风险令行业惊心,招商证券出手

财联社3月20日讯(记者闫军)华软新动力事件给私募多层嵌套敲响了警钟,风险事件暴发后,约束私募嵌套、扫清托管盲区等规范整顿随之而来。技术与流程上如何堵住漏洞,更是全行业力求解决的问题。

为了摸清私募管理人底层资产信息,业内一度出现了资方要求提供四级估值表的情况,“全行业都在寻找四级估值表”成了当时风险出现后,市场情况的真实写照。但另一方面,对于私募管理人而言,并不愿意向资方提供四级估值表。“策略暴露”是多数私募管理人的顾虑。

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连续一段时间的四级估值表,对于同策略同规模的竞争对手,商业价值极大,这也是各家的核心机密。

从监管角度,私募基金多层嵌套问题迅速迎来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法规约束;从业务角度,已有券商发现了这一痛点,通过搭建风险监控服务体系,用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消除投资方在投前、投中、投后信息不对称问题。

如何消除信息差?托管外包机构成为资方与私募管理人的突破

华软新动力投资风险事件正在证监会的立案调查中,基于证监会发布信息初步还原事件原委:有相关人员通过控制杭州瑜瑶、深圳汇盛等多家机构,多层嵌套投资,存在虚假宣传、报送虚假信息、违规信披等情形,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行为。整体来看,风险事件涉及私募、券商、信托、投资者等多个市场主体。

具体问题还待监管进一步调查,不过这一事件暴露出私募FOF在管理上两大问题值得警惕:一是多层嵌套过程中有产品托管缺失;二是投资方如何重新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进行更加精准地评估和控制,继而在嵌套层次和穿透底层等方面查缺补漏。

第一个问题,关于私募嵌套的层级,监管在华软新动力事件一个月后就进行了法规约束。年12月8日,证监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私募嵌套进行了两大核心约束:首先,严控私募投资层级,私募嵌套不超过两层;其次,存量私募基金嵌套层级应当在两年内完成整改,对存量私募基金不符合其他规定的,完成整改前不允许新增募集规模或新增投资者、不得展期,到期予以清算。

第二个问题,资方如何对私募基金进行日常的管理则相对繁琐。比如,业内一度出现资方要求私募管理人提供四级估值表的现象。

对于资方而言,通过四级估值表,资方可以看清管理人的真实底层操作,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常见的动机是确认管理人的投资行为是否言行一致,比如有管理人把漂亮业绩曲线解释为对某一个行业深入研究,拿到四级估值表却发现仓位在另外行业,可以提前预防风险。

但站在私募管理人角度,提供四级估值表则意味可能着过多的暴露策略,这就导致不少私募管理人并不愿意提供四级估值表。

因此,处于管理人和资方两者之间位置的托管外包服务机构成为最好的突破点,托管外包服务机构有能力,有动力,信任度相对最高,托管外包机构的第三方角色是资方关心的要点。因此,托管外包机构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在不暴露管理人明细数据的前提下,让资方放心。

招商证券试水私募风险监控服务

资方想要掌握私募管理人更多的信息,而私募管理人担心敏感数据暴露,如何解决这一痛点?

作为私募托管业务第一的招商证券已有行动。

财联社记者从招商证券托管部门获悉,公司已搭建以“渠道+”命名的风险监控服务体系,围绕着智能数据授权、估值表收发解析、多层穿透分析、舆情风险监控、定制风控报表、专业绩效评估,帮助渠道资方及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kongxingye.com/jkrj/26848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