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年山东省化工园区分析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导读

报告从山东化工园区数量、名单、规模、排名等方面分析了山东化工园区发展的最新现状,探讨了山东化工园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了未来山东化工园区发展提升的思路。

山东作为我国化工第一大省,化工产业经济总量连续28年位居全国榜首,然而在长期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产业结构性矛盾、安全、环保等问题成为阻碍其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弊。于是,在年,山东掀开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的序幕;年,又专门成立“山东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称“省化转办”)协调推进转型整治工作,五年时间,这场自我革命给产业发展带来了阵痛,但也催生了崭新的蜕变。为此,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博正战略院专程赴省化转办、产业研究机构、协会和化工企业等开展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系列报告。

化工园区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对化工产业转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具有重要意义,本期便以化工园区入手来探讨山东化工产业的发展情况。

历经产业阵痛,迎来新的生机

山东化工“园区化”进行时

化工园区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与载体,是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依托,园区化发展水平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与直观体现。伴随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化工园区也得到蓬勃发展,园区数量迅速增加,园区化逐渐成为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主流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化工园区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土地和资源集约利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化工第一大省,山东省的化工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在我国同行业中连续二十八年位居首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化工园区数量也居全国第一位,彼时石化产业的经开区、工业开发区、化工集聚区等在山东随处可见,各市、县甚至乡镇石化企业遍地开花,然而这种无序发展的状态严重制约了行业安全健康高质量发展。年以来,在由省长担任组长的“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指挥下,山东开展了一场为期5年声势浩大的转型升级行动,对全省化工园区进行全面摸排,整改提升,园区数量大幅缩减,园区质量显著提升,在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产生了重大反响。

经过这场疾风骤雨式的减量提升行动,山东省化工园区数量从年的个调整到目前的84家,数量下降58%,其中综合化工园区74个,专业化工园区10个,石化企业由家削减到家,企业入园率也实现大幅提升。

然而专项“雷霆行动”也给山东化工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阵痛。年,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8万亿元、利润.05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7%和9%,这两个比例比整治前分别下降了6.3和13个百分点。曾经长期遥遥领先于全国的化工第一省,在年与排名第二位的广东省(主营业务收入1.51万亿元)领先优势前所未有地缩小。但通过去粗取精、调转升级,山东石油和化学工业赢得了转入高质量发展的入场券,化工园区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年,全省园区承载了30%的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行业产值,承接了90%以上的新建项目,化工园区和重点监控点已经成为化工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动能转换的主战场。

园区认定做抓手,严格加强管理

山东化工园区名单汇总

年10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出台了《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对全省既有化工园区进行重新认定。意在以园区认定为抓手,优化产业布局。办法明确了认定标准,设置了12个必备项和32个评分项,其中必备项主要包括园区的最低面积,总体规划的合规性,与城市主城区、居民集中区的距离要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危废处置设施建设,安全、环境评价和监测等,不符合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评分项主要涵盖了园区规划布局、公用基础设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经济发展5个方面,满分分,总评分低于60分的园区不予认定。针对一些以农药、涂料、生物化工等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发展前景较好,但占地面积小,不符合化工园区认定标准,山东省政府出台了专业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适当降低了园区面积标准,对主导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严格评估,截止年10月份,分四批全省共认定公布园区85家,其中综合园区75家、专业园区10家。同时确定以后不再新增化工园区数量,将按照建一撤一原则对现有园区进行动态管理。

为解决一些技术水平高、规模总量大、安全环保措施完善的大型化工企业分布在园区外的问题,山东省政府还出台了化工重点监控点认定管理办法,对认定为重点监控点的企业,在项目审批、建设和管理方面参照化工园区标准执行。目前,山东省政府共认定公布了化工重点监控点企业家。

化工园区、专业化工园区、重点监控点3个认定办法的出台,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园区及企业发展需求,形成了点面结合、优势互补的石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山东石化产业集约集聚、安全绿色发展创造了契机。

部分基础扎实,仍落后江浙地区

山东化工园区整体概况

01

园区布局

山东省化工园区分布图

从全省化工园区分布来看,潍坊、菏泽的化工园区数量最多,为9家;东营滨州、济宁、临沂列第二梯队,有7家;此外,化工园区数量5个及以上的地市还有淄博、烟台、德州。从布局图可以看出,化工大市东营、潍坊、淄博、菏泽、烟台的化工园区数量均位于前列,但产值靠前的青岛仅有两家化工园区,说明各地市认定的化工园区分布数量多考虑了地方化工产业已有的园区基础和产业基础,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化工产业实力。

02

园区规模

山东省十大化工园区(面积前10)

从园区面积来看,淄博齐鲁化学工业区是山东面积最大的化工园区,占地44.44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61.51平方公里;从产值规模来看,淄博齐鲁化学工业区同样为山东省产值最高的化工园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位列第二;总体来看,截至年8月,山东省产值不足50亿的园区有51个,占总数的61%;产值过百亿的园区18个,仅占22%,远落后于全国水平。

据统计,截至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约家,其中产值过百亿的园区数量占我国化工园区总数量的40%,亿~亿元的中型园区家,产值在亿~0亿元的大型园区33家,产值超千亿元的超大型园区14家。

03

园区排名

年山东省五大化工园区

年中国化工园区潜力10强(山东)

从化工园区实力排名来看,山东省化工园区实力排名前五位的园区分别为淄博齐鲁化学工业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济宁新材料产业园、烟台化工工业园、聊城化工产业园。其中淄博齐鲁化学工业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两园区进入全国前10。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和青岛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进入全国化工园区潜力10强。

分析山东五大化工园区,园区内均有大型化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如淄博齐鲁化学工业区的齐鲁石化、烟台化学工业园的万华化学、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天弘石化(万达集团)和海科瑞林(海科集团)、济宁新材料产业园的凯赛生物以及以鲁西化工为主建立的聊城化工产业园,这些龙头企业成为园区发展的中坚力量。

年化工园区30强各省市分布情况

中国化工园区30强

对比全国来看,中国化工园区30强中,江苏有8家园区上榜,数量居首;浙江、山东各有5家,并列第二。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第一,综合实力最强。我省虽化工园区数量最多,但单体化工园区综合实力与江苏、浙江还存在差距。

智慧化示范园区案例分析

济宁新材料产业园

01

园区概述

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成立于年5月,是山东省发展高端新材料产业的综合型龙头园区。园区借鉴世界级园区先进经验,采用“五个一体化”开发建设理念,围绕打造高端材料、国际一流、千亿产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规划了煤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四大产业板块,重点发展煤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四个产业集群,相继被国家和省政府命名为“中国化工新材料(济宁)产业基地”、“中国新型煤基化工(济宁)产业基地”、“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石墨烯产业化示范基地”,连续六年被评为“中国化工园区20强”,是全国化工园区标准化建设的示范园区,也是第一批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

02

产业基础

目前已形成“新型煤基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四大板块。

总投资亿元的煤化工板块,拥有济矿民生煤焦化、民生热能焦炉煤气热电联产、黑猫股份炭黑、科蓝凯模特煤焦油深加工、阳光化学高档颜料等项目,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煤焦化产业链条。

总投资80亿元的精细化工板块,拥有亿盛、键邦、辰龙、康德瑞、天力、南天化工、同利化学、聚优环保、清华大学中试基地等二十多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

总投资亿元的新材料板块,拥有汇能新材料、金利特石墨烯、赛德丽涂料、物竞新材料、硅科新材料、松盛新材料、如鲲新材料、中港集团新材料等项目。

总投资亿元生物化工板块,龙头项目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首家采用生物法生产绿色尼龙的凯赛生物项目,凯赛是全球唯一的用生物制造绿色产业颠覆了很多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而且是首家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实施,商业运作”均获得成功的企业。

03

园区巡礼

智慧园区综合监管平台

园区设有3个高空探头全天候无死角监控园区情况,综合管控中心大屏实时展现运行状态。

园区产业规划布局

按照园区发展规划对产业进行规划布局。实现园区开发建设高标准规划,实现园区土地高效率利用,规划先行。综合管控,高标准建设园区产业集群。

企业安全实时监测平台

通过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控园区企业的生产运作情况,实时监测安全隐患并报警。

园区企业——凯赛生物

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凯赛生物长链二元酸产品,打破杜邦公司53年国际垄断,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

园区企业——济宁丹佳

济宁丹佳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一家专业的危险废弃物收集储存处置的综合性环境服务公司,是世界强法国威立雅集团在中国投资控股的数十家公司之一。济宁丹佳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于年开工建设,携欧洲及中国数十家公司的危废处理经验和技术,投资3.6亿元打造了一条国内的自动化程度最高,处理技术最稳定的4万吨生产线。届时将成为山东省处理类别最全,检测能力最强的危废处置企业。

面临问题

在经历了多年的转型提升行动,山东化工园区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且已建成多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化工园区;与此同时,在土地和资源集约利用、在安全环保整治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山东化工园区还存在以下问题:

园区多而不强。山东省虽然拥有全国范围内最多数量的化工园区,但单体园区规模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体园区实力与江苏、浙江等省也存在差距。从数据来看,年1-8月份,山东省产值不足50亿的园区有51个,占总数的61%;产值过百亿的园区18个,仅占22%,远低于全国约40%的水平;在全国化工园区30强当中,山东有5家化工园区上榜,落后于江苏省的8家,并且前5强中也并没有山东化工园区的身影。

园区特色不突出。化工园区的产业特色不突出是我国化工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山东也不例外。现阶段,功能定位不明确、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特色缺失仍是山东省化工园区的症结所在。对于部分涂料、黏合剂、助剂等规模较小的特色专业化工园区又面临着企业小、散、乱,难以整合入园的难题。

园区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不长。现有一部分园区只是化工企业集中的区域,产业关联度较差,园区内企业协同配套不够,化工园区的集聚效应、整体效应难以充分体现和发挥。除此之外,近半数以上的园区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主导产品以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为主,终端和高端产品较少。

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是园区规划与执行脱节。尽管山东现有化工园区大都制定了园区规划,但规划的执行并没有形成约束机制,实际运营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只考虑经济效益和政绩工程,没有考虑项目技术先进性、园区内上下游产业链关联度等因素,导致最后落地的项目与当时功能区的规划存在出入。二是园区专业化管理不到位。目前,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的管理部门,与成熟的专业化管理团队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园区管理标准体系缺失。对于省内园区的建设、运营、考核标准等尚未形成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导致出现园区的规范建设和实际运营脱离预期规划的问题。

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亟需提升。尽管大部分园区已经基本建成安全环保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基本数据和视频监控的接入,但目前只有东营港化工产业园、聊城化工产业园等园区正在试点物联网、5G、三维可视化、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未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平台的智能化预警、智慧化决策。

要素保障尚需进一步加强。一是高层次人才不足。在全国化工产业TOP学者人才分布中,北京市数量排第一位,占全国的19.5%;山东省化工产业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但化工TOP学者人才分布仅以2.7%的占比,名列第12位,高技能人才不足,难以匹配产业升级需求。二是科技研发能力有待提高。自主创新成果不够突出,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或者合作、合资,高端化工新材料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强。三是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基金作用发挥不明显,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缺少平等对接平台,造成机构找不到好项目、好项目找不到资金来源。

未来发展

当前,包括化工产业在内的传统产业仍是山东省的经济优势和产业支柱所在,化工园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如何帮助化工产业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化工园区化又如何避免沦为简单搬迁的形式主义,这都急需山东在科学规划、技术创新、标准完善、提升园区管理水平上加快补课。

规划,引领转型升级之路

针对山东化工园区大而不强、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条不长、高端产品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应坚持落实《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年)》来指导产业转型升级,以化工园区为载体,优化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定期组织专题研究,集聚专家、产业协会、产业研究机构等智库的智慧,提供政策研究、方向布局、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研究转型升级路径,同时及时纠正不适合化工园区发展的规划和布局。

创新,走向高端化发展之路

总结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的发展经验不难发现“创新驱动、特色发展”是建设高质量化工园区的必经之路。针对化工园区数量较多、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的问题,应坚持创新驱动、走特色发展之路。按照市场为导向,企业是主体,技术是核心的思路,构建产业技术服务平台,集聚创新要素,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端化工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破解产业技术难题。

管理,保障园区行稳致远

随着进园入区的企业越来越多,势必会对化工园区的管理提出更高挑战。针对园区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设立“一园一档”定期更新园区动态,确保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情况能够及时掌握;二是加快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对园区建设、基础工程配套、信息化建设、园区运营、考核等方面做出系统性规范;三是进一步推进“园区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的管理模式,引入专业化团队对园区实施专业化管理,让专业公司提供具备竞争力的服务,让入驻企业只需专注核心业务;同时鼓励引导园区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智慧化,助力园区开放高效

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建设大背景下,智慧化成为化工园区乃至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建设方向,是提升园区安全、管理和能效水平,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通过实施化工企业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推进化工生产流程自动化,生产数据可视化、实时化和运营调度智能化,使化工企业安全、高效、快速、精确的运行;另一方面,建设智慧化工园区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园区数据、政府数据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实现从单一互动向综合联动的跨越。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题调研组.大力推进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集结”——来自山东省化工园区整合优化的调研报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kongxingye.com/wljk/26843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