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任正非黑土地战略华为云ldquo

用“石油”比喻今天互联网以及智能科技的价值,说明的是科技正在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血脉,而任正非用“黑土地”来比喻华为公司的使命——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这更是一种“企业级”的表达,不得不让人点赞。

事实上,云计算正是一个需要黑土地的领域,需要有一个平台,让这片土地上长出玉米、大豆、高粱,让各个企业能在云计算快速成长。就以亚马逊、阿里、腾讯、华为等诸多企业在云计算上的发力而言,企业上云已是必然,但到底什么样的平台才能成为滋养云计算的黑土地?

前不久,在云计算竞争激烈的机场广告领域,华为云上线了一组三张的“华为云三问”广告:“什么云读懂你的焦虑”、“什么云敬畏你的数据”、“什么云关心你的未来”。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上引用“什么……真正……”造句的一波热潮,引来数以亿级的围观。之后,华为云又在微博强势引爆了一波广告海报接力,包括一汽奔腾、海尔、百雀羚、英特尔、达索在内的三十余个各界大神品牌都参与其中,让人们看到传统ICT大象,也能跳起互联网的华尔兹。

云计算市场,公关战同本身市场一样竞争激烈,阿里云、腾讯云、浪潮云、天翼云、金蝶云等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几乎包围各大机场,不难看到,云计算平台大战已经越发白热化。按照Gartner预测,年,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美元,采用多云平台的企业客户占比达到85%。从采购上来说,有一组数据表明年全球云计算采购占总IT采购30%都不到,而中国10%都不到,未来云还有很大的空间。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任何企业都在全力征战。在云计算领域,与阿里、腾讯相比,华为算是一个后来者。但从华为云主打的“有技术有未来值得信赖”的品牌口号来看,虽然这一广告语偏低调,但实则定义了云计算企业应该具备的品质及应该达到的标准,它从当今企业上云的根本诉求出发,表明技术积累、安全可靠,以及对未来长期、坚定的投入才是企业选择云计算伙伴最重要的标准。

企业上云的三大路径

走向云计算已经是企业的必然方向,没有企业不想上云的,但关键是如何上云?

云计算已经发展这么多年,对今天的企业而言,上云已经不是最终目的,企业更需要考虑的是云计算如何能适配企业的业务变革。新业务的牵引、新商业模式的突破才是企业云化转型的原动力。因此云化过程既不一定是一蹴而就的快速模式,也不一定是步步为营的既定模式,而是以最终的商业成功为目标,来选择最合适的上云路径。

对此,华为总结归纳了企业上云的3个路径:传统业务云化、数据能力云化、云上业务创新。首先,在传统业务云化方面,目前大部分企业现有系统已经承载着企业整套运营体系。这些系统多半建设为烟囱模式,业务系统打通、资源共享、集中运维是上云改造的第一步,也是IT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的第一步。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常做的异构兼容、统一监控、虚拟化改造之外,最有挑战的还是企业应用中的诸如数据库、ERP、CRM等核心业务和重载业务的云化。这些核心业务的云化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传统业务云化的成功和失败。针对这些核心业务的云化,不是单纯虚拟化可以承接的。自动化的裸金属服务、大内存的SAPHANA云主机、HPC云服务、租户级的灾备服务、主机安全服务等等,这些能力聚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全方位的满足传统业务云化的要求。这些能力的聚合,也就是“基础设施云”。

其次是数据能力云化,数据上云必然面临着通过不同工具采集不同的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各种数据,采集后进行统一存储的数据采集过程,以及挖掘和对比能力在内的数据分析平台、算法库的支撑等数据计算过程,还有统一的标准管理动作、数据库语言管理适配等数据管理以及适配行业的场景化分析,提供具体的比如政府、金融、制作等领域的应用场景等。

有了“数据湖”,才能实现第三步的云上业务创新。事实上,这一过程才是今天企业上云最关键的一步,正是实际平台能力的真正考验。就比如,能否快速上线、快速开发、快速迭代?如何让应用去适配快速的业务变革?真正的云计算平台能力需要的是,能力汇聚到中间层,构筑能力中心的PaaS平台,将通用中间件能力、企业应用中间件能力汇聚在此,同时,基于行业场景化的需求可以考虑整合ISV的能力,进行服务化的汇聚。构筑一个基于通用PaaS,应用PaaS和行业生态服务的汇聚层,平台部门专注构筑能力和积累,业务部门专注业务创新,在此层之上进行混合的编排,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汇聚的能力中心,才能真正称之为“平台”。

事实上,从以上企业上云的三大路径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上云的需求其实极为复杂,上云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策略、分步骤的实现。

这更是对企业上云实际效果的负责,也是云计算本来应有的发展方向。

面临企业上云的真正需求,并不是一句“上云就来找我”这么简单的事。换言之,如果连企业上云的真正目的都不能有效分析的话,所谓的云服务其实也只是一纸空谈。

第一重:技术是根本

到底何谓真正的云计算平台?事实上,我们从企业上云需求中不难看出,一家真正有实力的云计算提供者,必须能针对不同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和服务,从而帮助其上云,并带来云上业务的创新。

从技术层面来看,华为致力要做云智能世界的使能者。在这一目标引领下,时至今日,华为云从技术层面已经做到互联网业务云基础设施2.0的创新:从通用硬件到专用硬件,从资源服务到能力服务,从人口红利到数据红利,从依赖平台流量到自主整合渠道,华为云打造出了互联网业务云基础设施2.0。

在战略底座方面,华为云对外是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平台,对内则是华为整体业务的坚实底座。在华为的全融合战略下,华为商城、华为消费者云业务、华为内部IT系统都运行在华为云平台之上,未来大量的运营商服务也将基于华为云提供。

目前,华为公司内部云IT系统支撑了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万员工的工作需求,支撑着多个应用,与6万多家合作伙伴的沟通对接以及每天大约5万次大小会议。这些目前全部基于华为云提供支撑。华为商城有2亿用户,可支撑数百万用户同时抢购,能承受%的峰值流量,是手机垂直类电商平台中的Top3。

华为消费者云业务同样构建在华为云上,云上存放着亿张照片,每天要处理3亿多用户1.8亿次的下载以及24亿次的日均访问。而基于华为自建的公有云,以及合伙伴公有云,华为还建成了全球一张云网,并始终保持开放性。华为将施展所有的能力,提供贯穿云管端的融合解决方案,为全球用户提供可靠、便捷、成本优的公有云服务。

在更为纯粹的技术层面,华为云更让人无法忽视。华为云30年来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所累积的技术在AI、视频、游戏业务等需要极致性能的场景中展现出了优势,华为云有基于Kunlun的裸机服务,有最强的GPU+FPGA异构计算服务,有高规格的HPC解决方案以及多级专属云,软硬件一体的全栈能力可输出极致性能,从通用硬件到专有硬件的全面基础设施架构从最底层打下了灵活的根基。

在数据治理能力方面,华为最懂企业的数据治理,为客户提供强大的数据治理能力。华为智能数据底座已服务于+家金融,能源,电信等行业客户,其中包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太平洋保险、中石油、深交所、上交所等大型企业。可以说,华为在自身的数据治理实践和多年的企业服务中,具备了业界领先的海量数据治理能力。

第二重:安全和开放才能带来未来

何谓有未来?熟悉企业本身的痛点与上云的根本诉求,并开放生态、承诺长期投入的企业,才能与你一起迎接云计算的未来。

自华为云BU成立一年来,华为云上线14大类、+多种公有云服务、60+解决方案,在用户数、资源使用量方面实现%的增长,并通过应用市场聚合合作伙伴超过0个第三方应用服务。华为在云服务市场上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进展,根据IDC的分析报告,在中国私有云新增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政务云、大数据在中国整体市场的表现排名第一,在Forrester的公有云报告中被评为强劲表现者,进入了领导者象限。

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推出如此众多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基础正是华为自己“吃自己的狗粮”。而在研发方面,华为也给予了华为云BU极大的支持:年,华为在研发领域的投资超过亿美元,超过了苹果公司,位居全球研发投入第6名;未来,华为还将持续保持每年-亿美元的研发投入,这其中有相当的比例将归属于华为云。

其次,华为云从成立之时就通过生态合作来输出华为云的全栈技术能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架构。年,华为已经成为OpenStack基金会的铂金会员,基于统一的开放的OpenStack的开放混合云架构,开放API,实现公有云到公有云、公有云到私有云、私有云到公有云多云之间的部署和迁移,保护客户投资和促进业务的发展和创新,让客户能上能下,避免被厂商绑定。

在平台方面,华为云开放了华为软件开发能力,共同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并开放华为IT应用开发能力,加速企业IT应用上云。同时,开源微服务框架、自动化流水线、SDK,让应用开发更简单,使能应用运维自动化,让应用上云更简单。

让企业的云计算有未来,还需要平台有强大的服务能力。在地面服务能力方面,华为在全球个国家和地区有本地服务团队,有遍布全球的技术支持中心、研发中心、OpenLabs、解决方案中心和培训中心,可以说,华为云提供的是“日不落”的在线服务。

第三重:云计算平台必须值得信赖

与买一台电脑不同,云计算的选择其实关系着企业的身家性命。Facebook用户信息侵犯事件,更让企业需要值得信赖、让人放心的云计算平台。

很多时候,信任度的缺失,有时正是平台自身造成的。据悉,一家中小企业落户某公有云平台之后,正在进行艰苦创业,公司内部文档很多都是在云平台上进行往来,方便全国各地员工联动办公。随后不久,他们发现,一家对手公司迅速成长,产品设计思路很像,而对手公司的投资人正是这个云平台企业。

是自己的内部机密文件在云平台上泄露了吗?否则竞争对手为何有了“Copy”能力?结果是无法追查证据,这家中小创业公司的心血几乎打了水漂。

安全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边界理念。如果一个云计算企业平台,也要参与用户的数据之中,那么用户的数据主权何在?

而华为云从一开始就构建了自己的边界。正如华为CloudBU总裁、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所说,讲规则、有边界,这才是华为云所构筑的真正差异化优势。

华为很懂数据,在PB级10万亿记录数据规模、多个查询条件下,华为云能够精准找到目标数据的操作时间可以达到秒级,但却从来不碰数据,就是要给云计算客户带来一个真正放心、有未来的云计算平台。华为云不碰数据是不将客户的数据做商业变现,也不强迫客户进行数据交换,这是华为云在安全上规则和态度。

数据是用户的,平台和功能才是华为云的。华为云为了保护用户的数据主权,在开放的平台下华为云从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从芯片到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了专业的保护体系,持续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发展的云服务。

郑叶来表示,华为云已经在国内首家提出了“三不”承诺:“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确立了云服务商必须保障用户数据安全中立的原则,并在不同场合反复阐述。同时,华为云构建了从物理、网络、主机、应用到数据的全栈防护矩阵,在用户的安全短板上布置防护,如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库保险柜——云数据库安全服务、国内首家把云加密密钥这把“钥匙”交给用户的——密钥管理服务等,从技术上实现数据中立。

目前,“三不”承诺已经得到用户高度认可,各大云厂商也纷纷跟进,正在成为行业事实标准。

总结:重新定义云计算

云计算发展多年,众多企业都在其中发力,但却只有华为敢说“重新定义云计算”。

原因无它,因为华为抓住了云计算发展的本质——有技术、有未来以及值得信赖,这其实正是企业用户对云计算的根本需求。

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华为云去年实现了5亿美金的销售收入,超7倍的增长速度,注册用户数增长率为%,目前数量已经超过万;华为云目前拥有7万开发者、20+全球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伙伴,0+经销商伙伴。“今天的华为云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我们一定是进步最快的,”郑叶来说,其实企业用户的选择都超出了他的预期,因为在年华为云产品还不是最好的时候,但仍有大企业选择了华为。

如任正非所做的比喻,华为要成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支持所有合作伙伴在其上开发应用,以土地的养分滋养客户,而不是自己也来种庄稼,与客户分食。黑土地理念与云计算领域极为契合,而基于此衍生出来的“两有一信赖”的华为云也正在重新定义云计算。

=================

读者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博客、UC自媒体平台、新浪微博等各大专栏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年十佳自媒体、/15/16年度最有影响力自媒体,年微博十大科技观察大V、年度最具影响力TMT自媒体。

转载、合作请联系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kongxingye.com/wljk/26844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