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泌尿系统疾病用药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

非处方药

龙胆、柴胡、黄芩、炒栀子、泽泻、木通、盐炒车前子、酒炒当归、地黄、炙甘草。

水丸:每次1袋(每袋重6g),日2次,温开水送服。

成年人。

形貌:目赤,唇红。

症状:①胁痛,或两胁皮肤起红疱疹,灼热刺痒疼痛;

②耳鸣耳聋,或耳内流黄水,华痛;

③鼻塞,流清黏涕,或黄涕;

④口干口苦,心烦易怒;

⑤男子会阴皮肤潮湿,或瘙痒,或阳痿;

⑥女子带下色黄量多,阴痒,或阴唇肿痛;

⑦小便黄赤或尿白浊,或尿血。

⑧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舌象:舌红,或红赤,苔黄腻或少苔

脉象:弦有力,或弦滑数

妇科疾病:细菌性阴道炎、急慢性盆腔炎,老年性阴道炎、外生殖器感染。

内科疾病:高血压病、急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急性尿路感染。

外科疾病: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面部痤疮、尖锐湿疣、会阴部慢性湿疹、多发性毛囊炎。

五官科疾病: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聋、化脓性中耳炎。

眼科疾病:急性结膜炎、麦粒肿。

①心烦多怒,失眠心悸,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尖红赤,可配导赤丸同用。

②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伴头痛头胀,牙龈肿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可合黄连上清丸同用。

③多发毛囊炎,疖肿红赤有脓头,硬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可配防风通圣丸同用。

④老年性阴道炎,外阴湿痒,有黄带,气秽,腰酸,劳累后发病或症状加重,可配知柏地黄丸同用。

①目红赤、痤疮、带状疱疹,伴面黯,多汗,小便色清淡,脉细无力者不宜用。

②本品含木通,故肾功能异常者忌用。

③儿童、哺乳期妇女、老年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④孕妇慎用。

1.失眠(郭海燕医案)

黄某,男,42岁,湖南籍。年6月12日初诊。

主诉:失眠4年,目前每晚服用佐匹克隆片方能入睡。入睡困难,夜间睡眠约2小时,梦多,近日彻夜不眠,两胁胀,小便黄,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

处方:龙胆泻肝丸,1次1袋,1天2次。年6月19日二诊:每晚睡眠时间为7一8小时,两胁胀消失,精神好转。致不更方,上方继服1周。

2.头痛(李杨医案)

许某,男,37岁。初咽喉疼痛,以为感冒,自服双黄连口服液后,咽痛缓解,但两颞倒头痛不止,伴目赤、口苦、齿衄,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有力,予龙胆泻肝丸,1日后头痛缓解,3日后诸症完全消失。

3.牙痛(李楠医案)

杨某,男,26岁。食辛辣后右侧牙龈肿痛,伴有均热感,服牛黄清胃丸甲硝唑,皆无效。西医又谓其有龋齿,建议拔牙,其人自忖,痛在牙龈,而非牙齿,拔牙何益,遂问予有无中药可用。细询病症,除牙龈肿痛,小便色黄外无甚特异之处。

又命其自拍舌象照片一张发来,见舌红苔厚膩,且服清胃热药无效,遂予龙胆泻肝丸,服后疼痛即开始缓解,2日后肿消痛止。

4.过敏性鼻炎(史欣德医案)

某男,22岁。患鼻炎3年多,每年5月、10月左右发病。正值五月,鼻炎又发,鼻塞声重,流大量清黏涕,噴嚏频作,目赤眼痒多眵,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形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有力。因不方便煎药,希望能服中成药。

嘱用:龙胆泻肝九1袋,日2次。3天后告知,上述症状明显缓解。嘱再服3天症状基本消失可停药观察。

5.腿痛(史欣德医案)

木人45岁时,某日突感左下肢外侧胆经循行部位疼痛,有牵拉感,不能屈膝下蹲,蹲别疼痛加剧。当时回想其他全身问题,发现近日晨起有眼眵,晨尿偏黄,有轻度灼热感,判断为胆经湿热,阻滞经络,不通则痛自服龙胆泻肝九袋,服后半小时疼痛消失。

6.慢性盆腔炎(史欣德医案)

某女,32岁。右少腹经常隐隐作痛,伴白带多,色黄,气秽,小便黄,口干口苦,妇科检查示:慢性盆腔炎。

嘱服龙胆泻肝丸1袋,每日旱晚各1次,2天后症状明显缓解,1周后症状消失。

7.带下(孙子正医案)

中年女性周某,年9月15日初诊。自述:近一月白带增多,色黄,气秽,外阴出红疹,瘙痒,小便疼,有灼热感,并自觉眩晕,下腹作胀。医院检查为:阴道炎、原路感染,但吃消炎药少效,外用洗液有效,但反复发作,察体型中等偏胖,皮肤发黄,出油,舌苔黄厚膩,脉沉实滑。

诊断为温热下注。嘱用龙胆泻肝丸1盒,每日3次,每次1袋,平时饮菊花,荷叶茶,另用:龙胆泻肝丸10粒捣碎,开水冲泡,待冷凉后清洗外阴并接摩5分钟。治疗1周后病人症状基本消除。

8.头部湿疹(孙子正案例)

年5月19日,日本人藤下举斤,经朋友介绍来就诊。述:头部前额发际后至头顶,及头部两侧胆经处红肿突起、脱皮、奇痒难忍,小便黄,量少,大便可。患者体格健壮,舌苔厚膩黄,中间有裂纹,前端红,左脉滑,沉,右脉洪,滑,实。

发病后半年余,曾在日本做过针灸治疗,涂过药膏,都无效。自述在日本爱吃刺身、鲜活海鲜,喝烈酒,经常跟朋友或者客户聚餐,熬夜,很晚回家,酒量很大,半夜经常饿醒起来吃东西。诊断为肝胆经湿热征。

嘱用龙胆泻肝丸,每次1袋,日服3次,连服1周,同时清淡坎食。5月27号复诊,头部红肿已淡,瘙痒减轻,嘱继续服,改为早晚各1次,另加服夏桑菊颗粒,每次2袋,日2次。后经朋友反馈,症状消失。

本方据清代名医汪昂的《医方集解》说出自宋代的《太平患民和剂局方》,但《局方》一书查无。

《医方集解》曰:“龙胆泻肝汤,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若,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胁者,肝胆之部也,火盛故作痛;胆脉络于耳,故聋。肝者,将军之官也,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也,决断出焉。胆虚故谋虑而不能决;胆气上溢,故口为之苦;肝主筋,混热胜故筋痿;肝脉络于阴器,故或汗,或肿,或痛;白浊、溲血,皆肝火也)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泻厥阴之热(肝),柴胡平少阳之热(胆),黄芩、栀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使伤胃,为臣使也。”

本方主要由三部分药物组成,一为清热泻火药,即龙胆草、黄芩、栀子;二为清利水湿药,即泽泻、木通、车前子;三为清心凉血活血止痛药,即生地、当归。

另,柴胡疏散透热,并引诸药入肝经,廿草清心泻火,兼调和诸药。可用于湿热郁于肝胆经所致的上述多种病症,特别是各种炎性疼痛症。

*本文内容来自于史欣德主编的《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点赞”和“在看”,让我们做的更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kongxingye.com/wljk/26845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