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行业安防行业年中总结行业增速放缓,安

可能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春节放假前对行业的满怀憧憬,变成如今的负重前行。

新冠肺炎,给我国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安防行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产业之一同样也不例外:无法复工、企业资金链断裂、复工后的产能问题、美国芯片断供、项目垫资难、回款难等问题都给安防企业上半年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与此同时,红外测温市场繁荣、新基建概念提出、博世华为更名、大华牵手中星战略合作SVAC2.0、华为新一代摄像机发布、AI第一股寒武纪成功过会……也表明着:整个行业面对疫情没有停下丝毫发展的脚步,反而在不断加速。随着更多有关新基建的标准提出,智能化的安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爆发期。

年上半年发生的事注定了它在安防发展历史上的不平凡。为此,我们按照惯例,总结了年发生的安防热点事件,与你共同纪念这非常时期辛酸与坚持。

安防帮年中大事件盘点

1.中小安防企业成为疫情影响重灾区,安防帮发布安防景气指数。

庚子年初,全球爆发了百年一遇的新型传染病大流行,这场始料未及的传染病给全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我国众多行业如教育、餐饮等陷入停滞。安防行业也不例外,疫情给安防企业,特别是中小安防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更好的了解安防中小微企业在当下疫情中遭遇的困境及需要的帮助,也为给生产型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安防帮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全国中小微工程商企业调研。

据介绍,此次调研调查了全国多家中小安防企业的经营现状,调研覆盖弱电类、公共安全及安防、消防、智能家居、智能社区等领域工程企业。基本可以反映疫情期间我国中小安防企业的现状。

报告显示,在疫情期间,中小安防企业面临着毛利较低、垫资难、账期长,回款难、企业资金链断裂、人力成本压力、项目压力等问题,指出中小安防企业来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而低息或无息的贷款,则成为了中小安防企业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垫资已经成为安防企业疫情期间最大的难题

点评:

此次调研,详细描述了中小安防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种种表现,也给了整个行业一个更直观的感受,而其中有6%的企业能接受年利率10%-20%以上的贷款金额更是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在疫情期间,中小安防企业充分暴露了现金流不足、抗风险能力有限、行业竞争激烈、项目资源紧张等问题,而这也成为了上半年中小安防企业开流节源、提升现金流抗压能力改变的源头。

值得一提的是,调研不仅揭示了中小安防企业面对突发情况时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更结合专家的指导,给出了应对措施,对中小安防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相关链接:《抗“疫”报告

安防中小工程企业景气指数发布》、《专家解读:疫情是安防企业最差的时节,同时也潜藏着最好的机遇》)

而安防行业在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后,对于企业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小安防企业埋头苦干的同时更要注意企业的经营问题,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2.红外热成像市场异军突起,机遇与乱象并起

疫情给安防行业带来的不仅是困难,更有众多机遇,而其中最具发掘潜力的则是红外热成像市场。

由于疫情空气传播的特性,传统的人体测温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红外热成像测温则成为了疫情期间迅猛发展的安防细分市场之一。

在疫情发生前,红外测温技术主要用在机场安防、森林防火、工业排放监测等领域,并未实现大规模的量产和深入的技术研究,而疫情期间诞生的大量需求则为红外测温市场的火热提供了支持。

通过各大安防企业复工时间表我们可以发现,拥有红外测温技术则可以将复工的时间提早很多。(海康威视2月10日复工、大华2月28日实现大部分员工复工)

大量的测温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测温的产品线:红外测温枪、耳温枪、红外检测门、智能测温摄像机、红外测温智能算法等产品在疫情期间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涉及到测温必备部件的高德红外、大立科技也成为了疫情期间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净利润分别增长%和%)

然而突然出现机会市场也诞生了大量的乱象:比如红外测温枪市场、不合理的解决方案定价、无许可企业私自生产红外测温设备等。都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点评:

疫情期间,红外测温设备成为了安防行业的“明星”,它代表着复工,更代表着止损。能不能生产红外测温设备,已经成为了安防企业疫情期间盈利能力的评判标准。

我们从财报中可以看到,疫情给安防企业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然而以海康大华为首的龙头企业依然能够实现盈利(海康威视一季度盈利14.96亿元、大华股份盈利3.2亿元)。在危机时刻,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迅速的决策成为了安防龙头们“大而不倒”的重要原因。(相关链接:《安防企业Q1财报解读:咬紧牙关,安企抗压能力正面临挑战》)

年安防企业Q1季度财报一览

年汶川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同医疗用品生产一样、红外测温市场只会是一个短期的机会市场,其乱象会随着市场的稳定而消失。不过我们要看到的是大型安防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迅速转型的决策,这种灵活转变的能力值得我们每个安防从业者学习。

3.安防更名潮来临,百年博世与华为调整战略定位

2月25日,华为安防宣布更名为华为机器视觉;3月24日,百岁高龄的博世宣布将安防板块更名为博世智能建筑科技,专注智慧楼宇。

对于这两家安防大型企业而言,更名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意味着战略层面上的调整。华为机器视觉代表了广度,代表着以视觉技术为核心的万物互联的解决方案提供;而博世则专注深度,以智能楼宇为核心构建解决方案,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从更名来说,我们不能说谁的选择更高明,而是应该把答案留给时间,毕竟安防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员,财报可以作为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而对于更名潮的评判,我们应该更重视它们之后的解决方案质量和盈利能力。不过从更名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安防企业而言,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如今也迎来了企业抉择的关键时期。

点评:

从企业更名的情况粗暴地判断企业在业内的经营情况是不明智的,事实上,博世在全球安防企业排名中以29.87亿美元的营收排行第四,仅次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和亚萨合莱。而华为安防更是在国内做到了业内领先,选择更名无疑是对于行业发展以及自身企业判断有了更明确的定位。

从华为和博世更名来看,一个重深一个重广,两者侧重各有不同,但都有各自的目标,这也挺好。如今安防行业的边界逐渐模糊,随着安防和AIoT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未来视频监控的作用也将更广,而对于改名,更要理性看待,改名绝不是退出,更是一种懂得取舍的智慧。

4.新基建来临,安防迎来发展新机遇

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定增长的同时,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随着5G技术的全面商用,年提出的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式迈入发展快车道。

从定义上来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而安防行业作为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在此基础上也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相关链接:《全国30个省市新基建投资汇总》)

点评:

从新基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新基建项目中的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都与安防行业有关。比如一个前端摄像机,既可以用于智慧城市的前端感知、也可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而安防行业里像这样的技术应用还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1日,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在内的13个省市区发布了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包括个项目,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其中,基建投资是各地投资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地区基建计划投资额甚至占到了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而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中,将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安防企业来说,搭上新基建的车,既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时代的潮流。

5.海康大华发布年年报,安防行业进入发展稳健期

对于安防从业者来说,龙头企业的年报一直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kongxingye.com/jkfz/26842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