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风险监控评估的实践创新与探索

青少年白癜风爱心救助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496912.html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我国外贸经济带来严峻考验。本文从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监控评估入手,全面阐述目前监控评估工作存在的一些现状与不足,并探讨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外贸环境中,监控评估该如何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风险管理监控评估外贸环境

一、监控评估理论

(一)监控评估的定义

监控评估是指根据海关风险管理的目标要求,制定统一、实用、科学的风险管理监控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按照预设的计算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形成评估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及应用的管理过程。[1]监控评估工作通过监控测算、评估效果应用、效能目标提升的循环过程,持续提升海关管理工作水平,是实现海关风险管理工作总体目标的重要工具。

(二)监控评估基本原则

监控评估工作应坚持“全面性、客观性、时效性、稳定性”的原则。

1.全面性。为准确反映评估对象的整体情况,监控评估工作中应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对评估对象开展评估,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2.客观性。监控评估应当以实际发生的海关业务数据或风险事件为依据开展评估,从而确保评估工作的权威性与导向性。

3.时效性。监控评估工作应根据海关风险防控的目标要求及时开展,保证评估结果能够及时对风险布控规则优化提供支持。

4.稳定性。监控评估体系及指标设计中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针对工作发展的方向预留空间,保持评估指标相对稳定,便于被评估对象针对评估指标持续调动相关资源以改进工作。

《海关风险管理纲要》(WCO)中明确提出:风险管理的主循环流程包括建立环境、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监控与复查、记录与沟通查询。风险评估作为整个风险管理流程的“副循环”,作用于风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是由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风险度量构成的一个完整过程。而作为其子结构的运行监控则是风险管理主体的循环依据,根据其结果来决定是否开展新一轮循环。

(三)当下外贸环境给监控评估带来的新要求

1月28日新冠疫情爆发,给全球经济造成猛烈冲击的同时,也给我国外贸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根据海关统计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5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4.9%,降幅和前4个月持平。出口6.2万亿元,下降4.7%;进口5.3万亿元,下降5.2%;贸易顺差.1亿元,减少1.2%。

全球化占据世界经济主流十几年,各国供应链产业链盘根错节,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新冠疫情及其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不过是一个开端。其后将带来的负面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接下来将对我国进出口带来何种影响,也是众说纷纭,尚未有定论。监控评估是海关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风险防控过程中最为有效的管理目标传导工具。当下错综复杂的外贸环境,显然正在给海关监控评估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要具备对外部风险的洞察力。

监控评估工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经常面对的是百家争鸣式的,来自各种渠道的数据源与信息源。这其中包括现场风险部门报送的动态信息、查发情事,也包括其他兄弟部门的监测预警、统计分析,总署层级发布的态势报告等。新冠疫情加剧了外贸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自疫情爆发以来,各种信息推送、态势报告呈现井喷趋势,其中包含的风险新动向、新趋势更是层出不穷。面对这种爆炸式的信息数据喧嚣,监控评估部门要具备良好的洞察力。

洞察力,就是能在海量数据分析、信息研究的基础上,精准把握风险的关键信息及方向。以香农(C·E·Shannon)的信息传播理论来看,一切经过传播的信息都是不准确的,都会受到传播渠道,传播范围及受众接受度的影响。一份态势报告,一个监测分析结果,无论其分析态度多么严谨,引用数据多么精确,也是如牛犊咀嚼反刍一般得来的二手信息推论。而且因为撰写部门角度、侧重各有不同,得到结论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立场色彩。如果监控评估部门缺乏相应的风险判断力与洞察力,直接将其研究、判断结果加以引用,可能会给风险测量及评估带来严重误差。

对于数据信息的洞察力有利于规避潜在的人为分析谬误。海量的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衍生的应用产物。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由数据得到结果最客观,最直接。显然他们忘记了数据会说话,但数据分析也会骗人。说数据会说话,是因为没有比从数据得来的一手结论更为直观准确。说数据分析会骗人,是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分析结论乃是强加因果,既在得到一个结论的基础上,从茫茫数据海洋中利用幸存者偏差,去寻求那些利于自己的数据论述。这样的数据只是成为了骗人的道具,而且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并不少见。

其次,监控评估工作要有敏感度。

监控评估的敏感度是指,在确保获得数据的准确性前提下,及时发觉其潜在风险,并针对其风险特征开展后续处置、撰写态势报告以供决策参考。显然,这种敏感度,并不是指的像面对风暴的害羞草闭合叶片那种机械式的本能反应,而是在数据深挖过程中,对其蕴含的态势风险有所反应,有所察觉,做到见微知著,叶落知秋。

这种敏感度来自于日积月累的数据分析能力,但又不局限于风险分析。监控评估不同于风险条线中的分析科室,后者针对某一个风险点开展数据挖掘,并扩大其分析范围,最终将案件线索移交缉私稽查处置,属于一种点对点式的风险侦查;监控评估也不同于主体服务于宏观经济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kongxingye.com/jkgf/26844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