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风云

市值风云APP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

作者

骆驼

编辑

小鲨鱼

近日,千方科技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获得商务部反垄断局批复的公告》,离成功收购交智科技又进了一步。

交智科技寂寂无名,但其麾下有在安防行业颇有地位的宇视科技,号称国内视频监控领域的老三。当然,前面两位肯定是安防巨头海康和大华,三强均在杭州。

风云君早年在安防类上市公司从业过,对安防行业略有了解,当然也听过宇视的大名,而千方科技自身在安防行业也颇有名气,如今千方和宇视合并,是否能和海康大华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

本来竞争就很惨烈的安防市场未来格局如何?

一、安防往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安防市场就已经开始发展,但受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阶段,那时的安防市场规模并不大,产品大多为进口,且种类比较单一。

其实说的更直白些,当时的安防企业大多是进口贸易商,赚取还算丰厚的差价利润,所以很多安防企业满足于小富即安,或者并未看到未来的安防市场的潜力。

同安防行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是房地产和城市化,如今回头来分析的都是大神,就像当时鲜有人意识到后面房地产异常火爆的发展,当时真正看懂安防的又有几人,风云君曾经深度分析过的大佬自然龚虹嘉算一个(10年1万倍

海康威视龚虹嘉:从德生收音机到世界安防巨头)。

龚虹嘉

开句玩笑话,当时如果能看清大趋势的人,也许更应该从安防转战地产去也。

马克思大爷曾经引用过黑格尔大爷的一句话,说伟大的历史事件总是要重复两次,第一次是悲剧性的,第二次才是喜剧。

世界确实就如伟人笔下这么有趣:最早涉足行业的企业其实并不一定是行业高速发展的受益者,叹息的是那些倒在途中的人,任何行业都只会回报坚守下来的人。

进入新世纪,安防行业进入一个很微妙的阶段,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洗牌期,最看好这个行业市场的人,才刚刚入场,比如海康大华;最早进入安防行业的企业已经感到经营难以为继,要么退出要么转型要么合并。

两种人群就在20世纪初的历史十字路口擦肩而过,互道了一声珍重。

后面的发展大家就比较清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安防行业也倚势起飞,行业很快出现“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平安城市”等一系列的提法;应用场景也从城市安防、道路监控、高速路监控再到机场和大型盛会。

经历长达15年的景气周期,发展至今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近万亿。

根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年)发展规划》,对安防行业制定了具体目标:到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达到8,亿元左右。

不得不说的是,安防行业的发展,对保障人们的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人民大众也真正从中受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原来闯红灯不被交警抓住就算万事大吉,如今你溜的再快也是徒劳,还有当年轰动南京重庆街头的罪犯的落网,安防监控的功劳也功不可没。

任何行业的发展,必然时代大环境趋势下的产物。

二、产业区分

上面提到,世纪之初,行业的高速发展期尚未启动,部分安防企业已经举步维艰,这种情况其实主要和安防企业的运营模式有关。

细分来讲,安防企业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系统集成商。目前此类企业主要是大型央企,如中国普天、太极计算机等,上市公司中银江股份、中安消、易华录也都是系统集成起家。

此类公司的一大特点通常没有特别核心的技术,以承包订单为主,然后从其它安防公司采购服务;另一大特点是通常资金雄厚,因为工程前期需要大量的垫资,所以这不是一个逼格高的工作,大部分公司都不太愿意干这糙活。

行业发展到今天,一般有情怀的上市公司,都不会甘心做一个系统集成商,一定会进行产业延伸,进行技术提升,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和利润率。

第二类是产品商。产品商提供的是摄像机等安防监控设备或者平台产品,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浙江宇视(暂未上市)、英飞拓等主流安防上市公司均是产品商,东方网力、鹏博士是平台产品提供商。

目前,因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的布局,安防行业的利润大部分留在产品商手中,以风云君之见,未来五年内产品商的地位仍难撼动。

第三类是软件类公司。其实就是提供安防工程的联网工作,这类企业一般都是从上述两类企业里面延伸出来,毛利率很高,掌握所谓的高端技术,但是市场份额有限,不具备成为巨头的能力和潜质。

此类的上市公司主要万达信息、同洲电子、科大讯飞等,其中同洲电子早已业绩摆烂沦为套路股(风云君也写过多次),前董事长袁明在深圳机场遭女性债主追打;科大讯飞拥有世界领先的语音识别技术,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安防,如果管理层能守住初心,具备成为巨头的潜质。

所以,很多时候针对投资标的进行行业分析和宏观分析其实意义不大,谁在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人是什么素质,做这件事的人的思想和道德层次才是关键,所谓的“投资即投人”。

当然,安防上市公司虽然也清楚上述三种分类,也同样会尽力将自己描绘成逼格更高的形态,但是在实际经营接单签合同时,基本上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会涉及系统集成、硬件和软件三个环节,区分不明显,只是偏重点不同,都需要具备很强的垫资能力。

再回到上面的问题,新世纪初大部分安防企业就是死于“垫资”,资金周转能力不足,订单越多公司死的越快。

三、区域布局

安防行业算是一个规模集中度较低的行业,目前国内有数以万计的安防企业,各自为战,内斗严重,价格战血流成河。

海康和大华算是万马群中杀出的翘楚,其他大部分安防企业其实都还活在自己编织的牛逼中,不过都是碌碌之辈,能不能上市还要取决于有没有优秀的财务总监。具体案例可以参考下面提到的中安消,亿阳信通境况亦凄凄惨惨。

安防企业的区域特征特别明显,即一个地方安防企业一般以本地城市订单为主,企业想要往外扩张很难,多采取和目标城市本地企业合作的方式——中安消是把这种合作模式发挥到极致并进而升华为财务造假的典型。

国内有两个安防重镇,一个是杭州,一个是深圳。

杭州地位无需多言,行业前三海康、大华、宇视均聚集在此,另有银江股份、中威电子、大立科技等上市公司,一城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深圳的安防企业林林总总,但是以中小型为主,也谈不上优质,上市公司英飞拓、安居宝等。

同时,北京也是安防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有易华录、千方科技、世纪瑞尔等上市公司。

西部重镇成都也有鹏博士、三泰电子等上市公司,只不过部分上市公司早已沦落为壳,请读者注意辨别。

但是近年来,安防行业中企业集中度明显在提高,行业竞争加剧,资源向海康、大华等巨头企业集中趋势更加明显。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再加上产业链延伸、跨界并购等因素,呈现“强者越强、弱者消亡”的惨烈局面。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使产品毛利率下滑,龙头企业依托技术、资源和规模优势仍能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而中小企业已是难以为继。

四、沙场点兵

说来说去终要回归个股,风云君就拉几家典型安防上市公司出来溜溜,仅分析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不点评二级市场股价。

1、海康威视

毫无疑问,安防行业第一巨头,早在去年6月,风云君曾撰文《10年1万倍

海康威视龚虹嘉:从德生收音机到世界安防巨头》,从天使投资人龚虹嘉的角度重点分析海康威视,龚虹嘉是海康威视重要的发起人,初始投资万,粗略计算,至今赚近万倍,其对行业的把握和魄力令人惊叹。

自年成立以来,海康威视保持着神一般的增长速度,踩准了行业风口同时抓住了安防监控产品供给增加的契机,到年底,已经实现营收亿,净利润74.2亿,根据海康威视年三季报的预测,预计年度实现净利润在85亿到亿,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十几年来,海康威视为股东和公司员工股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提及海康威视,不能不提龚虹嘉,海康威视能有今天远超同行的成就,与龚虹嘉有着很大的关系,龚虹嘉曾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掏腰包对核心管理成完成股权激励,当然这也成为他一生最成功的一次投资。

未来,随着安防市场的进一步增长,海康威视预计仍能保持稳定盈利态势,但是整个市场格局更加成熟,高增长已经不具备持续性。

而且海康威视仍是一家最传统的安防监控企业,在产业延伸和创新上并没有预期快,创新业务在收入构成仅占3%左右,未来的海康出现在稳定中略有下滑的情况应不意外。

2、大华股份

从各方面讲,大华和海康都极为相似,无论是位置还是产品构成亦或是行业地位,大华都是缩小版的海康,但是海康威视是国有控股企业,大华是地道的自然人控股企业,话事人傅利泉。

风云君看来,海康和大华是仅有的两家真正踩准行业风口的安防企业,并紧扼风口不放坚持下来,其他安防企业都在发展的过程中走了神,学会了玩壳玩资本运作,或者胸无大志,小富即安。

从大形势发展分析,大华的判断类似于海康。

但是既然论及企业家,风云君就以企业家的标准来评判一下傅老板。

大华作为民营上市公司,机制本应该更加灵活,但是大华在上市以后,并未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创新和产业延伸上明显不足,行业高速增长期、粗放型发展的红利期过去后的境况,傅老板和高管心里门清,不需要风云君多嘴了。

风云君的前期分析详见《实控人大战价值投资者

好公司被高估的下场是什么?大华股份遭实控人疯狂减持》。

上图中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并无太大区别,只是看上去逼格更高一些,加了一些软件的东西。

当然,资本市场最应该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中科白癜风让新年不白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rjbl.com/jkhyjs/26840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