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知识,记得要在朋友圈共分享!
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的且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性系统,可以通过遥控摄像机及辅助设备(镜头、云台等)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一切情况
监控的起源
俗话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自古至今,财产和人身安全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在技术防范之前,只能通过人自身肉眼去监视确保自身安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人防成本过高,人自身能力和精力的局限不能提供有效证据等,安全防范大打折扣。
自从有了影像资料的时代,对于历史上已发生的事情,就可以更加的全面真实再现了。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安防监控系统。这样的技术和设备对于一些犯罪分子来说,就是一种警示和震慑的作用,并且在现实的证据材料的搜集中,更是作为一种直接的信息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监控的演变过程
在技术不发达的时代的人力防范到运用科技防范,从模拟监控到网络监控,从单点监控到联网中央管理系统。
一切以人的需求为中心
财产和人身安全是最基本需求。
视频监控的作用
用于实时监控重要场所情况变化、重要设备运行情况等、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人的作用;在某些高危场所安装摄像机可以大大降低作业的风险性。
系统能将前端摄像机拍摄到的现场画面实时的显示在电视墙、显示器等显示设备上,亦能进行录像设置,方便以后查询。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也可以对事后事件分析提供有力依据。
视频监控结构组成
监控行业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现状:模拟高清作为模拟向网络化发展的过渡,短时间内,安防行业的产品、系统和运营都会围绕模拟高清展开,但网络化发展明显加快。
趋势: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更加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大平台化集成化管理将成为趋势。
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过程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基本概念
码流知识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简单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P(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
P(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浙江监控批发网络编码板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
监控中心:
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Kbps=25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
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
P(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Mbps
P(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Mbps(下行带宽)
二、摄像机介绍
前端视频采集—摄像机
摄像机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布置在被监视场所的某一个位置,使其能”看到”整个被监视的位置。
网络摄像机模拟摄像机
摄像机分类—信号
摄像机分类—外观
摄像机适用场景
摄像机组成工作原理
组成:主要由镜头、影像传感器(CCD/CMOS)、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及相关电路组成。
工作原理:被摄物体经镜头成像在影像传感器表面,形成微弱电荷并积累,在相关电路控制下,积累电荷逐点移出,经过滤波、放大后输入DSP进行处理,最后形成视频信号输出。
摄像机主要技术指标
传感器
传感器是摄像机的关键部件,是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元件,在传感器上,可见光等光学信号通过器件上的物理转换,转换为相对应的电子信号,输送到后端的信号处理单元,使得光学图像得以转换为电子图像,从而使电子处理。传输等功能得以实现。目前市面上的传感器主要分为CCD和CMOS两种
CCD尺寸
一般用CCD芯片的对角线尺寸表示,如1/2”、1/3“、1/4”等,目前采用的芯片大多数为1/3”和1/4”。ccd靶面的大小、ccd与镜头的配合情况将直接影响视场角的大小和图像的清晰度。在相同的光学镜头下,成像尺寸越大,视场角越大,效果越好,但成本就越高。
摄像机功能
摄像机效果对比
摄像机镜头
摄像机镜头应用
摄像机镜头参数
三、硬盘录像机
硬盘录像机概述
DVRNVR概念
数字硬盘录像机
DigitalVideoRecorder,相对于传统的模拟视频录像机,采用硬盘录像,故常常被称为硬盘录像机,即DVR。DVR是集中画面显示预览、录像、存储、PTZ控制、报警、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
高清摄像机的数字硬盘录像机:SDI-DVR、AHD-DVR、CVI-DVR、TVI-DVR
网络硬盘录像机
NetworkVideoRecorder,网络视频录像机,通过IP网络接入前端视音频采集设备(IPC),实现监控图像浏览、录像、回放、摄像机控制和报警功能的监控主机设备。
混合DVR功能
混合DVR即TribridDVR,可同时接入模拟摄像机和网络摄像机,如三混合DVR,可接入Analog、AHD(CVI或TVI)和IPC。
DVR接口配置
NVR接口配备
DVRNVR区别
DVRNVR区别
DVRNVR访问方式
存储计算
四、常见名词介绍
RS线
通俗来讲RS就是2条线,RSA和RSB,通过两条线来控制摄像机的OSD菜单,以及PTZ云台转动等相关操作(模拟球机使用,数字球机直接通过网络控制)
POE供电
采用IEEE.3af以太网供电,网络摄像机电源,图像数据传输都通过一条以太网传输,理论上传输距离≤米。
优点:可以降低成本,对于工程布线、安装和维修都很方便,功耗更小系统更加稳定运行。
五、常见问题说明
1.无图像输出
1)检查电源是否接好,电源电压是否足够。
2)BNC接头或视频电缆是否接触不良。
3)镜头光圈有否打开。
4)视频或直流驱动的自动光圈镜头控制线是否接对。
5)检查监控显示设备与摄像机本身是否存在故障。
2.图像质量不好
1)镜头是否有指纹或太脏。
2)光圈有否调好。
3)视频电缆接触是否不良。
4)电子快门或白平衡设置有无问题。
5)传输距离是否太远。
6)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7)附近是否存在干扰源。(强磁场、强电场等)
8)在电梯里安装时要与电梯保证绝缘免受干扰。
来源:弱电工程师的圈子
扫码领取专属优惠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