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监控组网技术指导
关于异地监控组网项目,碰到这种类似项目的时候,技术方案要怎么样去设计,整个配置要怎么去做才比较省钱呢?
视频监控异地组网面对这种需求,我们一般分成三类情况:
4G\5G监控摄像机组网
第一类异地组网,前端设备很分散,比如说单一的摄像机,都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比较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4G摄像头的组网。4G摄像头可以任意分布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通过4G的方式去进行传输,那么这个时候整个网络架构是多对一的一个架构,也就是前端是一个独立个体的监控摄像头,汇聚到我们统一的中心管理平台里面来,这样的一个异地组网方式,是我们常说的摄像头点对点的直接传输到中心管理平台。
两种主动注册传输协议
面对这样子的一类情况,正常的是用两种类型的协议传输来进行组网,第一是靠设备,也就是摄像头本身的GB/T国标协议来进行网络穿透和数据传输,汇聚到中心管理平台。第二是用主流厂商的P2P协议,或者说像海康的ehom、萤石云,大华乐橙云等等,他们这些主流厂商品牌的主动注册协议,接到我们的中心管理平台里面来。
以上这两种无论是利用GB/T国标协议还是用P2P或者说主动注册协议来完成,信息的传输和组网都是属于从摄像头直接到中心平台的一个链路,这是我们说的第一类。
硬盘录像机主动注册协议组网
第二类情况是一个地方有多个摄像头,都统一的先接入了一个硬盘录像机(NVR)里面来,靠硬盘录像机的主动注册的能力来实现一个组网,也就是说所有的一个组网方式都是监控摄像头和硬盘录像机先组成的局域网,然后硬盘录像机,接入到互联网里面去,或者说硬盘录像机用4G、5G、WiFi的方式来进行一个网络传输。他跟上面说的第一种摄像头直连有一个区别,一个点一台录像机可以同时传输多路视频,就不需要去做那么多的配置了。比如一个16路的硬盘录像机,接入了16路的像头,只需要配置硬盘录像机,就可以实现组网汇聚了。
视频接入网关组网
第三类是在每一个地方,监控数量是蛮多的,然后监控的品牌监控设备的多样性也是比较繁杂的。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是采用一个视频接入网关的方式来完成监控异地组网,一个监控的视频接入网关,它可以同时接入、、甚至0路以及更多的视频,然后按照实际的需求并发上传需要的视频数量。比如可以并发上传32路、64路、路等等。同时也解决了前端某一个点或者某一个区域监控多样性,品牌多样性,设备多样性的复杂环境。、
不同组网方式的实际应用
以上就是监控异地组网面对的三类不同的情况所采取的一个组网方式。接着关于实际的一个应用场景,分别对于这三类情况都是在什么样子的一些项目里面去比较适用。
点对点传输集中管理
第一类的4G或者5G的摄像头,从设备端点对点的直接到中心平台里面来,这种就比较简单了。所有的4G、5G摄像头的组网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包括单兵、执法记录仪、智能头盔、车载摄像机等等都是如此。
连锁店监控
第二类,通过录像机主动注册的协议来进行一个组网,常见的是用于一些数量较小的连锁机构的一个监控组网,比如说连锁店、连锁酒店等等。
小区、学校、视频汇聚管理
第三类相对来说是最常用,然后复杂程度会高一些的。可以举个例子,以教育局为例,可以在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的学校都要求把监控视频进行统一的接入管理,汇聚。这个时候每一个学校它监控用的品牌不一样,同一所学校可能由于分一期二期三期不同时间段建设的监控系统,那么监控的品牌数量也是不一样的。为了解决这种产品设备多样性数量比较多的方式,就会采取视频接入网关的一种方式,每一个学校配置一个视频接入网关。再比如说对于智慧城市等等这些公共安全系统需要去纳入每一个住宅小区,把监控进行统一的汇聚管理,这个时候每个小区根据大小的不同,它监控数量也是从几十、上百、几百、上千都不同,那么同样的每个小区里面的监控设备也可能是多品牌多样化的,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也是每一个小区配置一个视频接入网关,通过一个接入网关来汇聚完成组网的方式。
关于组网的成本造价
摄像机直接组网需要的成本就是前端摄像头本身的一个硬件成本,用流量卡的方式来进行一个传输,那么流量成本也是需要考虑在范围内。对于做解决方案做平台系统的公司来说,中心平台需要有一个固定IP,比如如果用4G摄像头的话,最常见的方式是租赁一个云服务器,在云服务器上面去部署视频云平台,这样子就能够实现4G摄像头的组网统一管理以及并发输出。需要的成本就是一次性采购视频云平台的软件费用。第二个云服务器的一个租赁费,使用费。当然不用云服务器也可以,可以用物理服务器,然后物理服务器就需要有一根带固定IP的网络带宽,带宽的大小取决于并发数量的多少,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一个配置。
第二种用录像硬盘录像机的方式来组网,这种的成本,其实就是前端的硬盘录像机必须要支持GB/T国标协议,或者说支持海康大华这些主流品牌的主动注册协议。直白一点,就是硬盘录像机一定是要市面上主流品牌的产品,而不是那种三无的杂牌,那么都可以通过GB/T国标或者说自己的一个P2P、主动注册协议来完成组网,那么这个时候在前端方面是没有成本的,只是有一个简单的人力资源成本,需要去进行前端设备的配置。中心的成本就是一台服务器加固定IP的宽带,或者说直接租赁云服务器,同时买平台软件,这就是中心成本。
第三种,由于前端的复杂性的话,相对来说它的成本就会高一些,多了前端的一个视频接入网关的成本,视频接入网关的费用,会根据前端接入监控数量的多样性,实际的具体路数来核定配置和价格,大概就是从几千块钱到几万块钱的这样一个范畴,还是根据实际情况去定制,那么后端都是一样的云服务器加软件或者说固定IP加服务器再加软件,这种无论是用哪一种方式,中心端都是一样的这样子配置。
巴可视讯私有云平台与萤石云的差异
最后,关于用户问到的用海康的萤石云来做监控的一个跨区域组网项目和用我们巴可视讯的视频汇聚管理平台,这两个有什么一些差异?整个效果体现上面有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在此做一个统一的解答,主要的差异是:第一在成本构造上面的差异,用萤石云,比如需要长期连续不断的使用,那么免费的萤石云是不能够支撑实现以上功能的,必须用付费的方式,那么付费的方式的话,就相当于租赁它的云服务,每年都要支付他的费用,而且这个费用其实是不低的,监控数量越多,或者说监控设备的多样性越复杂,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成本价格就更高,但是对于我们巴可视讯公司来说,我们是一次性买断制,只根据你视频的接入数量来收取一次性的费用,然后永久有效。不会说有按年重复不断的收费,这种源源不断的费用,特别是在使用物理主机的情况下,就更加没有这方面的一个烦恼。同时我们是使用的私有云服务的一个解决方案,你整个数据是点对点的,从设备端直接到中心平台,它就不像萤石云这种,需要经过第三方或者说企业的云服务,把所有的数据都存在了他们的服务器里面去,那么一些对于自己数据安全,对于数据要求比较高一些的,他不想要让自己的数据让第三方看到的这种用户需求就更适合于建立自己的一个私有云平台,数据全部自己管理控制。
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监控异地组网的一个技术服务方案,如果说您对这方面有需求或者说有兴趣的,可以给我们一个沟通留言,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