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亲历唐山铁路关键40年变迁
40年前的年7月28日,无疑是唐山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就在这一天的清晨3点42分,唐山这座有着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7.8级强烈地震中瞬间被夷为平地。
在这场劫难中,铁路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京山、通坨线均遭到严重破坏,受灾线路正线总长达千米,许多区段路基下沉开裂,钢轨扭曲变形,有的路基下沉达3米,纵向开裂2米;桥梁破坏63座,其中米以上的特大桥2座,米以上的大桥16座,桥头路堤普遍下沉,桥台倾斜,桥墩断裂,桥梁移位,有的桥体落地;唐山铁路站区房屋全部损坏,各站段和铁道沿线的生产、生活房屋绝大部分塌毁;沿线通讯信号、给水、电力和其他运输生产装备都遭到严重破坏;唐山通往天津、北京、沈阳的铁路运输全部中断;地震时正在行进中的7列客车和22列货车全部瘫痪,其中有7列列车脱轨(客车2列、货车5列)。更加惨重的是,多名铁路职工、1万名职工家属在地震中不幸丧生……
灾害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折射出生命的脆弱,同时又映照出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作为有44年工龄的“老铁路”,我亲历了唐山大地震那场巨大灾害,也经历了唐山大地震40年来唐山铁路交通枢纽的变迁。
铁路建设如火如荼
40年前的年,唐山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唯一铁道线只有京山线,因此唐山大地震时只有修通京山线才能将抗震救灾物质列车接进来,才可以将地震伤员通过列车从唐山站运出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铁路部门修建了通县至坨子头铁路二期工程;年11月,开通了京山压改新线。年9月,唐山北至唐山客车线(唐山站改扩建工程)开始修建。年11月,唐山站改扩建工程竣工正式使用。年11月,唐山北至唐山的客车线通车运营后,由唐山站乘动车组列车进京不需再绕行天津。唐山市民从唐山乘高铁到天津只需30分钟,1个小时左右便可到达北京的梦想得以实现。年5月,张唐铁路唐山至承德段开通客运业务,结束了唐山与承德间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同时,唐山北站也首次开行至天津的直达旅客列车。
从新建货运铁道线来看,年10月,河北省与铁道部决定建设迁安北站连接曹妃甸的迁曹铁路。到年12月,迁曹铁路实现全线通车。迁曹铁路建设解决了国家《中长期铁路计划》中大秦铁路扩能分流问题,为减缓电、煤、油运的紧张状态开辟了一条新的北煤南运通道,对河北省、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年9月,正线全长.1千米、西起张家口市的孔家庄站、东至唐山市曹妃甸港的张唐铁路开始建设,成为我国第三条铁路能源大通道,年底通车。年,唐曹铁路开始修建,全长91.5千米。北接迁安矿区既有卑水铁路、南至曹妃甸新区、全长约95千米的水曹铁路同时修建,承当着拉动唐山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担。
车站布局日益公道
唐山站是唐胥铁路出发点的第一座火车站。年初,唐山站建成营业,选址在市内天桥东侧老站道口处,站线为两股。年,车站西迁1千米,就是现在唐山南站的位置。
随着震后新唐山城市总体规划和地下压煤改线的需要,年3月17日开工兴修与老火车站相距9.5千米、位于唐山新华西道西端的新唐山站,年4月日完成全部站房建设,同年11月11日随着京山压改工程开通同时办理客运业务。年6月26日,新的唐山站接发全部旅客列车,至此,唐胥铁路的老唐山站停办客运业务,正式宣布结束延续了年的客运史。
与新的唐山站同时建设、年1月1日正式开通的唐山北站(现唐山东站)是一个货运站,位于唐山市与丰润区的结合地段。唐山北站是贯通京山、连接京秦、衔接唐遵三条线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担当着货车和客车多方向的接发任务。
旅客列车更新换代
旅客列车从站站都停车的“绿皮车”到时速千米的动车组列车,给唐山人的出行带来了巨大变化。
年之前,唐山开行的绝大多数列车都是“绿皮车”,冬季的供暖设施都是安装在每节车箱一侧的烧煤锅炉。到了夏天,虽然车内的电风扇不停地转,可是车箱内的高温还是让人闷得喘不过气来。
20世纪80年代,从东北方向开往唐山的旅客列车中开始有了空调软卧车箱。到了20世纪90年代,红白相间的空调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天津至秦皇岛、石家庄至秦皇岛区间陆续开行了双层软、硬席空调列车。
铁路经过6次大提速,相继开行了被誉为“活动旅馆”的夕发朝至列车,中途不停车的1站直达特快列车和安全、快捷、舒适的动车组列车。年12月1日,唐山站正式开行高铁列车,旅客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
随着唐山至北京城际铁路行将开工建设,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和交通一小时的梦想也将变成现实。
02我国地区监控组织获国际民航组织赞美日前,在泰国曼谷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空域安全评估工作组第21次会议上,国际民航组织肯定了中国地区监控组织缩小垂直间隔(RVSM)运行偏差事件改进等工作获得的成果,并请中国地区监控组织介绍工作经验,同时强调触及高风险区域的亚太国家(地区)、相干地区监控组织和管制单位应向中国学习建立事件分析专家组、设计新版报告收集模板、展开多边交换等措施,共同提高亚太空域飞行安全。
据介绍,中国地区监控组织于年4月正式成立,由民航局空管局主持工作,全面负责中国和朝鲜平壤情报区的RVSM空域风险评估及监控工作。RVSM运行偏差事件是指在RVSM空域内,航空器在飞行时出现实际飞行高度偏离许可高度到达或超过90米的情况。比如,机组偏离管制许可指令、航空器失去RVSM能力等,和由于陆空通讯失效等因素致使的管制员失去对航空器正确位置意识的情况。作为全球地区监控组织承当的职能之一,RVSM运行偏差事件的收集及分析是展开有效空域风险评估、保证空域安全、下降空域运行风险的重要工作。近年来,中国地区监控组织通过深入一线管制单位实地调研、重制收集模板、宣扬安全文化、优化报告流程和召开区域(国际)间协调会等方式,逐渐改良数据收集机制,尤其是在中蒙、中巴、南中国海地区及朝鲜地区事件报告机制推动和热门地区问题改进的工作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改变了中国和朝鲜地区事件报告不足和热点问题集中的局面,得到国际民航组织的高度赞美。
03粤藏推动道路运输支援合作近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与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签订《广东西藏道路运输支援合作备忘录》(草案),对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西藏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建立全方位、多领域、分层级的支援合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西藏将着力推动“”道路运输支援合作,即围绕“增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发展”一个主题,选取两个地区,建立省区交通运输厅、省区道路运输管理局、企业三个层面的合作机制,重点从人员培训、资金、装备设施、管理四个方面,展开人员培训的交换合作,新技术、新能源推行运用的合作交换,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交换合作,行业管理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支援合作,道路运输企业的投资、技术和人材的支援合作等五个领域的支援合作。
两省区将以此为契机,主动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对口支援合作工作,为企业创造商机,全面推动“”道路运输支援合作工作。同时,两省区共同发起组织中国东西部“互联+道路运输”合作交换论坛,就制定道路运输支援合作三年行动方案等具体工作进行商讨,推动建立双方长时间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机制,增进道路运输行业科学健康发展。
04长航局:实行创新驱动服务国家战略7月22日,长江航务管理局年科技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125”期长航局科技工作,分析情势,研究部署了“10三五”期重点任务,要求长航局全力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行业创新能力,为推动长江航运现代化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重要支持和引领作用。长航局局长、党委书记唐冠军主持了会议,副局长闻新祥作主题报告。
“125”期,长航局紧紧围绕长江航运现代化发展目标,大力实行“科技强航”战略,以创新驱动为主题,重点推动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成果普及运用、数字长江建设,科技支持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作用日趋显著。主要表现为:实行重大科技专项,提升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推动数字长江建设,提升行业公共服务水平;突破系列关键技术,支持长江航运现代化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增强长江航运发展动力。
据统计,“125”期,长航局共实行科研项目余项(其中承当国家项目1项,交通运输部项目11项),投入研究经费超过1.2亿元,前后取得省部级嘉奖80余项,培养了一批站在航运科技前沿的专家、学术带头人和创新骨干气力,行业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部份研究领域在全国内河航运中居于领先地位。
“10三五”期,长江航运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年,长江航运行业创新研发能力显著提升,行业创新发展获得新成效。努力在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应急、绿色交通和智能航运等领域获得一批国际领先、实用性强的创新成果。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适应长江航运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实现“10三五”期长江航运发展目标任务。
为实现这1目标,“10三五”期长航局科技工作将做到“四个引领”,聚焦六大重点领域,抓好8项重点工作。“四个引领”就是技术突破引领、信息化智能化引领、标准化引领和人材引领。六大重点领域就是工程建设、安全保障、运输服务、三峡通航、决策支持和绿色环保。8项重点工作就是着力打造智能航运、着力抓好科技研发、着力推动成果运用、着力推动能力建设、着力加强标准工作、着力抓好队伍建设、着力营建创新氛围、着力提高管理水平。
会议还对年”长航局科技奖“、年度”长航局先进科技工作者“和”125“长航局杰出科技人才、“125”长江航运信息化优秀建设项目和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长航局副局长朱汝明宣读了表彰决定。
长航局党委副书记、长江航道局局长付绪银、长航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江洪、长航局党委委员、长江海事局局长阮瑞文、长航局副局长魏志刚、长航局巡视员王茹军出席了会议。
来源:中国铁路高铁中国民航中国交通
北京哪家医院看皮肤病白癜风最好引起白癜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