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家对于安全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年9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围绕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出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方面的改革任务;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公共安全立法、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
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年2月,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建筑施工、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指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机制建设,强化系统性安全防范制度措施落实,严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年3月,应急管理部成立,其主要职责包含: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指导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防治。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
年3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营造良好的城市安全环境。
结合国家最新趋势和发展需求,年12月,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成立,研究院将主要围绕智慧安全城市开展研究,主要研究的对象为城市生命线、城市桥梁、地下空间安全等内容;年2月,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成立,聚焦于应对自然、事故灾难及公共安全挑战的应急管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经济社会活动与信息安全等内容。
随着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国家对于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应急安全管理等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贰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持续推进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成铁路投资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年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第二第三过江通道、沿江高速改扩建、城市快速路网体系等方案研究,着力巩固我市沿江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全面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和江阴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前期工作,正式开建南沿江铁路江阴段、锡澄城际轨道S1线;加快跨锡澄运河临江路桥、毗陵路桥、花北路桥建设;推进农村道路、桥梁建设与管理,实施东华路大中修、东青河大桥新建等工程;实施矿山宕口治理和山体复绿,完成砂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新建天然气管网公里,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3万户。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湾大湾区、城市圈-城市群-城镇化建设众多政策的落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工作会持续推进,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未来安全健康监测行业的发展仍然大有可为。
叁
安全健康监测行业发展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
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指出,我国将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安全生产、交通能源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
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建设》指出,实施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进物联网应用区域示范点,建立城市级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深化物联网在城市基础设施、生产经营等环节的应用。
年1月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发展规划(-年)》指出物联网将进入万物互联发展新阶段。其关键技术突破工程有四点:①传感器技术;②体系架构共性技术;③操作系统;④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融合关键技术。
年7月,华为高级副总裁、董事陈黎芳女士与新员工座谈时表示:“对于华为来说,我们做了一个判断,那就是人类社会肯定会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鉴于此,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安全健康监测手段与新技术、新方法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未来安全健康监测行业的发展趋势必将是以传感技术为基础,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搭建物(互)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建立面向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安全物(互)联网管理平台,其基础是传感技术、核心是系统平台(多参量多指标综合评判)。其关键技术问题有以下三点:
传感技术的交叉融合
光纤传感方面,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传感机理、结构构造、封装工艺研究有待深入探索;分布式传感光缆的产品体系应在埋入式应变传感光缆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丰富产品体系。同时,应当紧密跟踪振弦式传感器、MEMS传感器、GPS类传感器等其他类型的传感技术,根据需求,搭配使用各类传感器以更好的完成监测任务。
监测数据的采集储存
数据是系统平台的关键。海量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远程发送、多维存储和查询等技术有待深入探索;不同工程、不同传感器监测数据的提取、处理、表达应当重点加强,从而为系统平台提供评判标注和关键指标。
系统平台的综合研判
以多技术、多方法、多参量为基础的系统平台,应当加强数据算法、数据可视化以及安全态势预测预警的表达能力,面向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领域,建立起关联分析、交叉分析、综合分析的管理平台,为客户监管、预警、分析、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形成专业化的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
狭路相逢强者胜。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安全健康监测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我们与国内优秀同行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提高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我们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