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内装监控是否侵犯隐私?
在出租车内安装监控有利于保护乘客和司机的安全,在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时,监控记录可以作为最直接的证据。但是,全程的录音录像让一些乘客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这样的做法是否涉嫌侵犯乘客隐私?利弊如何?在运行过程中又应该受到怎样的监管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从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处了解到,目前郑州全市辆出租车全部安装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车上的摄像头目前并没有录像功能,只能拍照。而且只是在乘客上车的时候才工作。
现状
国内多个城市已在出租车内安装监控运行状况并不相同
据了解,此次上海出租车公司将在出租车上安装4个摄像头,3个在车厢内,可以监控车厢内及车辆前方的情况,还有1个摄像头在车厢外,监控车辆后方的路面情况。乘客在进入车厢的瞬间以及出车厢的瞬间,会被拍摄照片。摄像的启动是在驾驶员按下计价器时,结束摄像是一次运营结束后,也就是当驾驶员将计价器翻起来时,摄像会自动结束。此外,摄像头不仅仅只是录像,还有录音功能。
在此之前,广州市交委公示的《广州市客运出租汽车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征询意见稿中,也明确规定广州的出租车必须全部配置智能终端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摄像头。
其实,这种做法在国内早就存在。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重庆、武汉、广州、南京、杭州、东莞、成都、天津、合肥、嘉兴、温州等城市,先后在出租车内安装监控设备。有的运行一帆风顺,有的则磕磕绊绊……
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出租汽车管理处管理三科工作人员说,早在年3月,杭州市的出租车就开始安装摄像头。当时每辆车安装3个摄像头,分别位于车前端后视镜位置、后备厢内以及车厢后排。职能部门曾多方听取乘客、司机、企业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意见,自去年起,主城区全部辆出租车又陆续加装1个摄像头,起到行车记录仪的作用,计划于今年全部安装到位。运行几年的实践证明,当地出租车未发生过特别重大的恶性事件,也没有发生过乘客就隐私问题向职能部门投诉。有关负责人强调,只有在运管部门接到乘客投诉,或治安管理部门处理案件时,才能调看录像。
早在年,重庆公运集团出租车公司免费为旗下多辆出租车安装新一代GPS系统,其中配备摄像头。随后,该市法制办称其违反当地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暂行办法,涉嫌侵犯乘客个人隐私,上述摄像头被全部拆除。该市法制办进一步表示,照相也在制止之列。日前,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表示,近两年来,主城区1.4万辆出租车已全部安装带有录音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是根据交通部试点免费安装的,没有更多反复。
观点
市民担心泄露隐私的哥认为利大于弊
对于在出租车内安装监控,郑州市民孙女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她说,如果仅仅是拍照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全程录像、录音那就难以接受了。“一想到自己乘坐出租车时会被摄像头盯着就觉得不舒服,毫无隐私可言。另外,如果和朋友一块乘坐,那么可能说话都要有所顾忌,再也不能和平常一样放松了。”
中原工学院法律系副主任杨树林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相信谁都不会乐意被人监视。出租车虽为公共交通工具,具有公共空间的属性,但由于其范围非常狭小,同时又有私人空间的特征。试想,在车上安装监控设备之后,乘客随时处于被监视的状态下,包括个人隐私甚至是商业秘密都会被全部录制下来。同时,对于司机来说,在营运期间,需要长时间待在车内,其一言一行,包括与亲戚朋友通话、聊天,都会被全程录制,其隐私权更是无从保障。
当然,如果在犯罪高发、社会治安混乱的时期或者地区,基于维护公共治安、公共利益的考虑,可以在出租车上安装录音摄像设备,但要有立法机关的授权,而非公共交通主管部门甚至出租车公司自己决定是否安装监控设备。立法机构在立法的时候,确定在什么情形下在出租车上安装监控,监控如何开启,以及开启哪些功能、监控资料如何处置、侵权如何处置等内容均应有具体、详细的规定。
郑州市大成出租车公司的的哥李文生因“爱心眼”而为人熟知。年的时候,他在自己的出租车内安装了“爱心眼”,也就是在车的后门处安装一个摄像头,并在前排安上液晶显示屏,为的就是能在乘客下车的时候自己能通过显示屏看到后座上的情况,防止乘客将物品遗落。
“安装‘爱心眼’的初衷是为了防止乘客丢三落四,当时也考虑过是否侵犯乘客隐私这个问题,于是就将摄像头设置成只有在乘客将要下车时才开启,而在乘车过程中则处于关闭状态。乘客下车时我通过显示屏可以看到后座上是否遗落物品,可以及时提醒乘客。”李文生说。
对于统一在出租车上安装监控,李文生表示,自己觉得挺好的,一方面可以有效震慑犯罪,保护司机的安全;另一方面对乘客也是一种保护。当然,有关部门要对此加强监管,避免监控内容泄露。
调查
我省多地出租车内安有摄像头只能拍照不能摄像
记者从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处了解到,年,交通运输部启动了全国出租汽车行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郑州市被列为全国15个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单位之一。试点工程的内容就包括在出租车上安装一套终端设备,包括卫星定位、录音摄像等系统。该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全市辆出租车已经全部安装了该信息化系统。
“目前,这些摄像头并没有录像功能,只能拍照,而且只是在乘客上车的时候才工作,当计价器开始工作时,摄像头就关闭了。”该管理处工作人员说,这些摄像头主要是为了保护司机安全,同时也为出租车发生案件后的侦破以及乘客失物的查询等提供方便。
据介绍,司机拿不到这些照片,这些数码照片都将被传输到客运管理处电调中心监控平台,凭公安机关相关手续才能查看,因此市民不必担心隐私被泄。
郑州市公交旅游出租公司的的哥何明亮开出租车已经有10个年头了,他说,年的时候他就第一批安装了摄像头。摄像头只有一个,在后视镜的位置,只能拍照不能录像。
“10多年来,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是我感觉作用有限,有时候乘客丢了东西,只靠两张照片还是很难找回。如果是安装可以录像的摄像头,感觉会很有用,无论对乘客还是对司机都有很多好处。”何明亮说。
据了解,我省其他城市也有不少已经在出租车上安装了监控系统。年,安阳市已经为全市出租车安装监控系统,而近年来,周口、许昌等地也为出租车安装了监控系统。
说法
出租车内安装监控有利于维护公共安全
但需要统一规范加强监管
出租车内的空间是否属于私人空间?出租车内的录音录像是否侵犯乘客的隐私权呢?
河南裕禄律师事务所律师胡良瑞认为,“法无禁止即可为”,出租车内安装监控这一行为,只要获得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出租车公司甚至司机当然有权利这么做。出租车承运虽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专用性,但是并不能够改变其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属性,它属于公共空间的延伸。
按照民法通则规定及法理精神导出隐私权的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私人生活和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干扰及公开利用的一种人格权。但是,当隐私权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以公共利益为先,这也就决定了隐私权的保护并非毫无限制。
胡良瑞说,当拷问出租车内安装摄像头是否侵犯乘客的隐私时,不能单一地考虑和回答。作为出租车的管理部门应有一套对应的乘客隐私保护机制。在出租车醒目的位置张贴“内有监控,请规范言行举止”等类似的提示,保障顾客的知情权,从保障出租车师傅人身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相信大多人都是能够理解的。对于顾客担忧的信息泄露,可以考虑建立严格的查阅、调取程序和权限,除法定事由和涉及公共利益外,应严格防止录音录像外泄;加强监控的监管力度,实行问责制,从根本上切断相关利益链对监管到位至关重要。
另外,判断出租车内能否安装摄像头应从三项基本原则进行考量:一是是否基于公共利益;二是是否穷尽最后手段;三是公权与私权的平衡保护。立法部门应当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启动立法程序,除各地规章外,在法律层面应统一标准,平衡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的现实冲突问题。
因此,出于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以及打击犯罪的目的,在出租车内安装摄像头,虽然个人的行为实时被录音录像,但在善意的提醒下,多数人应会自觉修正不当行为,在此前提下也会大幅降低“走光”等情形的出现。因此,出租车内安装摄像头不仅可以规范出租车师傅的言行举止及服务标准,同时对保护出租车师傅和乘客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