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有哪些?
答: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实现和要求;
防止整改期限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2事故隐患按照整改难易及后果的严重性可分为哪几级?答:
事故隐患按照整改难易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能过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无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3化学品安全信息的编制、宣传、培训和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管理;
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制度的执行情况;
24小时应急咨询服务或应急代理;
危险化学品相关安全信息的宣传与培训。
4设备现场的安全运行状况包括哪些内容?答:
大型机组、机泵、锅炉、加热炉等关键设备的联锁自保及安全附件的设置、投用与完好情况;
大型机组关键设备特级维护到位,备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转动机器的润滑状况,设备润滑的“五定”、“三级过滤”;
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情况;
设备的腐蚀防护状况,包括重点装置设备腐蚀的状况、设备腐蚀部位、工艺腐蚀部位,材料防腐措施等。
5季节性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是?答:
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
夏季以防雷暴、放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
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6现场工艺安全状况的主要内容?答:
工艺卡片的管理,包括工艺卡片的建立和变更,以及工艺指标的现场控制;
现场联锁的管理,包括联锁管理制度及现场连锁投用、摘除与恢复;
工艺操作记录及交接班情况;
剧毒品部位的巡检、取样、操作与检维修的现场管理。
7事故报告信息应当包括哪些内容?答:
事故发生的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产能等基本情况;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已经采取的措施;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8为什么汽油擦洗设备,衣服会引起火灾?答:
汽油闪点很低,在常温下挥发出大量可燃蒸汽,当用汽油擦洗机械零件时由于摩擦产生大量的热及静电荷,因热量增加,可燃蒸汽挥发的更快,与空气混合物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又因多次摩擦,静电荷越来越多,在洗刷过程中,二者一旦脱离形成电位差,在适当距离即可放电打火,或者由于在擦洗过程中,汽油蒸发扩散有明火,就能引爆起火,所以,不能用汽油擦洗设备,衣服。
9空气呼吸器的佩戴使用步骤有哪些?答:
佩戴、调整装具直到舒适为止;
扣紧腰带直到合适为止;
佩戴、调整面罩直到舒适为止;
检查面罩密封性;
打开气瓶阀至少2圈;
连接供气阀与面罩啮合接口,顺时针旋转90度,听到咔嗒声即安装完毕;
深呼吸几次,激活供气阀。以上7个步骤按顺序完成。
10义务消防队的主要职责有哪些?答:
学习宣传消防法规,定期进行消防培训,参加消防演习;
落实本单位消防安全制度,做好经常性的防火检查;
熟悉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明确危险点和控制点,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扑救初起火灾,协助专职消防队做好火灾扑救工作。
11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答:
人的安全行为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
在没有排除故障的情况下操作,没有做好防护或提出警告;
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
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或不安全地使用设备;
处于不安全的位置或不安全的操作姿势;
工作在运行中或有危险的设备上。
12预防事故有哪些措施?答:
一般有四项措施
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这是从物的因素考虑的一项重要措施);
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这是从人的因素考虑的一项重要措施);
切实做好个人防护;
工作场所的合理布局。
13高处作业时应注意什么?答:
在工作前不能饮酒,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服装要整齐,防止勾挂,要穿胶鞋或有底鞋,不可穿带跟的鞋,以保证行动自如,站立稳健,要正确使用安全带,做到高挂低用,工作中要带上工具装,不准上下抛扔器件,作业前要作好身体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病等职业禁忌症者,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14对工作人员的着装有哪些要求?答:
工作服布不应该是尼龙、化纤或棉、化纤混纺衣料制作;
不应有可能被转动的机器绞住的部分;
女工作人员进入生产现场,禁止穿拖鞋、凉鞋,禁止穿裙子、高跟鞋,辫子、长发必须盘在帽内;
做接触高温物体的工作时,应戴手套和穿专用的防护工作服。
15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内容有哪些?答:
本班安全施工概况、工作性质及施工范围;本岗位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器具的性能,防护装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本班的施工环境、事故多发场所及危险场所;讲解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正确使用和保管方法。
16怎样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答:
切断电源;
如切断电源有困难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或其他绝缘物体将电源挑开,或用带绝缘物柄的钢丝剪断电线,使触电人脱离电源;
如果有人在较高处触电,应迅速拉开电源开关或用电话通知当地电业部门停电同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切断电源后,触电人从高处坠落。
17班组安全管理的一个活动、两个交底、三个坚持是什么?答:
一个活动是:班组长在每天上班前,结合当天工作任务进行安全教育活动。
两个交底是:在检修或施工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三个坚持是: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日活动;坚持每项工作都要明确安全负责人;坚持安全器具的定期试验。
18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特种作业范围是什么?答: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为:
年龄满18周岁;
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特种作业包括:
电工作业;
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登高架设作业;
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
压力容器操作;
由主管部门提出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其他作业。
19巡回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
工艺指标,如压力、温度、液位,反应产物数量、浓度、成分等工艺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设备运行状况、润滑情况等是否完好;
安全附件如温度计、压力表、液位计的指示是否正确,安全阀、防爆片是否完好;
油污跑、冒、滴、漏;
有无事故隐患。
20检修作业中的安全要求有哪些?答:
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检修作业人员应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从事特种作业检修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时,应统一协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从事放射性物质的检修作业时,应通知现场有关操作、检修人员避让,落实安全防护距离及设置警示标志和监护人;
夜间及特殊天气检修作业时,必须安排专人监护;
当生产装置出现异常情况可能危及检修人员安全时,迅速撤离检修作业现场。
21检修作业前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
有关检修作业的安全规章制度;
检修作业现场和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检修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个体防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事故案例和经验、教训。
22化工生产岗位安全操作对于保证生产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其安全管理要求主要有哪些?答:
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遵守工艺纪律,做到“平稳运行”。为此,在操作中注意将主要工艺参数指标的严格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不得违反,更不得擅自修改;
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控制溢料和漏料,严防“跑、冒、滴、漏”;
不得随便拆除安全附件和安全联锁装置,不得随意切断声、光报警等信号;
正确穿戴和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严格遵守安全纪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岗位和动用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具;
正确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紧急情况下,应先处理后报告(包括停止一切检修作业,通知无关人员撤离现场等)。
23停车安全操作管理主要有哪些要求?答:
正常停车按岗位操作法执行;
较大系统停车必须编制停车方案,并严格按照停车方案中的步骤进行;
系统降压、降温必修按要求的幅度(速率)并按先高压后低压的顺序进行;
凡需保温、保压的设备,停车后要按时记录压力、温度的变化;
大型传动设备的停车,必须先停主机、后停辅机;
设备泄压时,应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查确认,要注意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化学品的排放和扩散,防治造成事故;
冬季停车后,采取防冻保温措施,注意低位、死角积水、蒸汽管线、阀门、疏水器和保温伴热的情况,防治冻坏设备。
24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要求?答:
发生紧急情况时,必须进最大努力妥善处理,防治事态的扩大,避免人员伤亡,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
工艺及机电设备等发生异常情况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并通知有关岗位协调处理。必要时按步骤紧急停车;
发生停电、停水、停气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系统超温、超压、跑料及机电设备的损坏;
发生爆炸、着火、大量泄漏等事故时,应先切断气源,同时迅速通知相关岗位采取措施并立即向上级汇报。
25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和职工的生命安全,要加强本单位的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安全管理,请简单说明一下?答:
制定本单位的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安全管理制度,对其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和监控;
对本单位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价,确定本单位的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并建档、备案;
根据管理要求,可以按照其危险程度分级管理和监控;
职能部门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对关键部位的安全运行实施监控管理,定期进行专业的安全检查;
关键装置所在车间应确定关键部位的安全监控危险点,绘制危险点分布图。按规定进行检查、监督,对查出问题及时整改、防范。车间无法处置的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班组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遵守工艺、操作、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发现险情、隐患及时报告,并主动处理存在的问题;
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必须制定和完善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各种应急处理预案,并及时修订、补充在有关操作规程中。按规定,定期进行处理预案的实际演练。
26根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防火防爆措施有哪些?答:
尽量通过改进工艺的办法,以无危险或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有危险或危险性大的物质;
对于具有自燃能力的物质、遇空气能自燃的物质以及遇水能燃烧爆炸的物质等,可采取隔绝空气、充入惰性气体保护、防水防潮或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来防止自燃和爆炸的发生;
互相接触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混存,运输时不能混运;
遇酸或碱有分解爆炸燃烧的物质应避免与酸、碱接触;对机械运动比较敏感的物质要轻拿轻放,运输中采取减震防震措施;
易燃、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汽要根据贮存、输送、生产工艺条件等不同情况。采取相适宜的耐压容器和密封手段以及保温、降温措施;
对不稳定的物质,在贮存中应添加稳定剂、阻聚剂等,防止贮存中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而引起温度、压力升高而爆炸;
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静电接地措施;
在液体贮罐区较集中地地区设置防护堤。
27使用强酸、强碱的安全操作规程有哪些?答:
搬运过程中要有专用的架子车进行搬运,并要安置牢固,由两人进行搬运,禁止肩扛、背驮;
使用罐、桶装的浓酸、浓碱时,不能直接倾倒,必须用虹吸法注入另一容器中;
使用过程中必须穿好工作服、工作鞋、戴好胶皮手套、围裙和眼镜;
在室内使用时强酸、强碱清洗设备时,防止酸、碱溅出伤人;
使用过程中必须在通风厨内进行。
28危险化学品作业过程中,个人防护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哪些?答:
改革工艺技术,并采用安全的生产条件,防止和减少有害物逸散;
以密闭、隔离、通风操作代替敞开式操作;
加强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
配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持完好;
严禁直接接触有毒物品,不准在生产使用场所饮食;
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更换工作服、清洗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
危险化学品储存和生产场所,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解毒药品。
29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管理措施有哪些?答:
入库物品必须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进口商品必须附有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其他说明;
物品形状、理化参数应符合产品标准,由质检部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检验;
仓库部对物品的安全标志、包装及衬垫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验收在库外安全地点进行;
进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仓库管理人员针对危化品的危害性通知装卸作业人员;
在出入库过程中,仓管员应严格监督执行相关规定,严禁摔、撞、拖、拉和倾倒物品。
30危险化学品储存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
着火源控制不严;
性质相互抵触的物品混存;
产品变质;
养护管理不善;
包装损坏或不符合要求;
违反操作规程;
建筑物不符合存放要求;
雷击;
着火扑救不当。
31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保健措施有哪些?答:
就业前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从事粉尘作业禁忌症;
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尘肺病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定期对粉尘作业环境进行检测,了解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及时落实或改进粉尘措施;
加强粉尘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严格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2生产现场的急救原则有哪些?答:
先复(复苏)后固(固定)的原则;
先止(止血)后包(包扎)的原则;
先重后轻的原则;
先救后运的原则;
急救与呼救并重的原则;
搬运与急救一致性的原则。
33重大危险源的定义是什么?答: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属于同一个工厂的边缘距离小于米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4危险化学品分为哪八类?答:
危险化学品分为:
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然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毒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35压力管道的特点有哪些?答:
压力管道是一个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压力管道长径比很大,极易失稳,受力情况比压力容器更复杂;
管道组成件和管道支撑件的种类繁多,各种材料各有特点和具有技术要求,材料选用复杂;
管道上的可能泄漏点多于压力容器,仅一个阀门通常就有五处;
压力管道种类繁多,数量大,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应用管理环节多,与压力容器大不相同。
华企安健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