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青岛大虾事件

从5号开始青岛大虾事件已经6天了,目测正在向纵深发展,从微博的几个关键词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10月5日大虾事件爆出,“大虾”和“青岛”在微博的提及量同时大大提升;

2、6号出来了处罚结果,舆情相对比较平淡,没有继续大爆发。如果青岛政府在这个节点处理好了,大虾事件本不至于如此热度。

3、由于按只计价被热炒,大虾事件上升到青岛服务业的整体事件。可以看出图中青岛在微博的提及量飙升,有34万条之多,而大虾虽然也上升,但是没有青岛这么快;

4、事件前三天“山东”的提及量都没有大的变化,但是第四天即8号,事件变成由对“好客山东”的调侃,变成了整个山东的公共事件,同时日照、烟台等多起历史“海鲜”问题也被爆出来了。所以“山东”在微博的提及量大大增加。

社会事件能在网上火两天就非常不容易了(大多数的事件会在24小时内衰减的),大虾事件已经火了6天,目测还要火几天。我们再来看看它和近期另两个事件的数据对比吧。

大虾、TPP、诺贝尔这三个事件都是同一天登上微博热点的。

1、前两天数据“诺贝尔”完胜“TPP”和“大虾”,5号诺贝尔有40万条微博,而大虾只有6万条,TPP5万条;

2、“诺贝尔”只火了两天,第三天开始(10月7日)大虾完胜诺贝尔和TPP。

正如前面提到的,大虾事件之所以能持续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kongxingye.com/jkhyjs/26845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