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2015年上海“两客一危”行业没有发生重大事故,整体安全态势受控,各项安全评估均好于2014年
监控结果挂钩保险费率
监控平台主要承担实时监控、信息上报、整改跟踪三方面职责实时监控是监控平台运作的基础核心,内容聚焦行车过程的五项关键指标,即超速、禁行时段行驶(凌晨2-5点)、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离线、无线路牌运营、超业务范围行驶,并分析行业安全态势,定期向管理部门上报监控信息日报、周报、月报表整改跟踪是监控平台发挥效果的重要后续措施行业管理部门视企业违规的性质和整改情况,进行约谈、教育或停业整顿等处罚
本网讯 日前,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简称“上海市交委”)推动市省际客运行业设立承运人责任险“共保体”,借助保险公司第三方力量,建监控属于哪个行业立省际客运安全监测平台,探索保险服务和运输安全监管的有机结合引入保险业对安全监管带来怎样的变化?具体操作规则是什么?多年探索得出了哪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上海近期正在修订《上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市政府第56号令),上海市交委现已就道路危货第三方监控平台相关内容提出修订建议此外,年内还计划启动《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2005年修订)的修订,现已提出了针对道路运输行业第三方监管平台相关内容的修订需求
监控平台的建立与运作,创新了政府安全监管的模式,发挥了承运人责任险保险机构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行业安全管理新样式在省际客运行业成功运作的基础上,2015年,上海市交委推进监控平台应用拓展至危货运输行业借助国家安防监控行业网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平台,现已实现对上海近5982辆危货运输车辆,以及日均2100余辆在上海营运的外省市危货运输车辆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今年,根据工作要求,将推广上海对外省市在沪经营危货车辆实施查验名录并实施动态监管的机制
监控平台运作以来,省际客运企业健全了安全管理机制,行业的安全操作执行率稳步提高,行业安全服务整体水平逐渐提升
交通运输行业本身与保险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交通事故率的高低不仅影响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也极大影响着运输企业和保险公司两方面的经济效益对此,上海市交委树立保险的营运价值不仅是承保理赔,而是风险管控的理念,指导保险公司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配合政府部门建设运行第三方监控平台就保险公司而言,既有积视频监控市场分析极参与交通运输行业风险管理的内在动力,又有其特有的专业风险管理手段和资金优势通过平台运作提供安全监管服务,同时将发现的风险暴露点传递给行业管理部门与投保企业,不断消除隐患,从而使事故概率下降,减少企业和社会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上海还将首先在省际客运行业推广使用驾驶员电子服务卡,并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配套使用,以有效确认驾驶员的有效信息和驾驶时间,在营运车辆的实时监控中全面准确掌握车辆信息、驾驶员信息以及是否有疲劳驾驶等情况,完善对从业人员安全规范操作的针对性考核
每年由承运人责任险“共保体”出资人民币200万元,用于企业安全管理激励行业管理部门在监控平台提供的行车记录的基础上,对车辆和企业实行年度考安防监控系统的发展核和分档分级,对安全行车执行好的车辆所属的企业,由“共保体”进行奖励;对安全执行不达标的企业不予奖励;对严重违纪的车辆和企业,按规定作出相应处罚
“共保体”又通过管理联动,强化考核,探索构建承运人责任险费率浮动模型,形成监控结果与保费挂钩的制度,从而建立起以事故预防为导向的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新机制
明确平台定位 深化功能应用
2008年,上海市交委聘请上海环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作为保险顾问,以行业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由上海三家保险公司共同组建承运人责任险“共保体”,全面承保上海长途客运班线车、旅游包车的承运人责任险,实行“共保统赔”,提高行业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
“共保体”根据企业安全事故全年赔付情况,开展对视频监控行业分析下一年度企业投保费率进行下降或上浮的考核,从而在行业法定险保险体系内,形成由监控平台实时监测,行业管理部门督导考核,企业按要求整改提高的闭环运作考核机制,有效提高了道路运输企业和保险公司强管理、保安全的积极性
效果显著 运作模式得到推广
从平台对超速报警和禁行时段的报警数量看,2015年超速报警总数13.86万次,同比下降66.03%;禁行路段报警总数2.72万次,同比下降47.57%,其中,12月份同比下降高达92.57%保险报案数和理赔数显著下降,2015年上海省际客运承运人责任保险报案事故数下降42%,理赔金额下降超过50%行车事故数量也显著下降,2015年上海省际道路客运事故死亡2人,同比下降81.82%
去年,监控平台定期发送分析评估报告,为行业管理部门和经营企业掌握安全态势提供了较视频监控需求分析为全面的信息同时,根据日常监控的信息积累,分项、分类建立起行业安全数据库,为管理部门开展专项评估、考核与政策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
根据监控平台的运作情况,今年将继续推进平台功能升级,建立发现督促、整改反馈、监管执法的成熟机制近期主要结合“两客一危”车辆运行的特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平台监控的层次,细化数据分类,有效辨别与判定车辆行驶的区域路段或运行方式,如高架道路、减速转弯等;二是准确分辨车载卫星定位终端状态,提高信息监控的准确性,如人为屏蔽、车辆熄火断电等;三是完善信息分析与应答互通功能,对被监测的营运企业给予相应权限;四是建立违法责任追究机制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交通安防监控运输部2014年第5号令)对行业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的设备配置和平台使用、监管执法等明确了管理要求,但没有对第三方监控平台进行法律上的定位授权而平台监管应用要切实发挥监管效力,必须形成封闭的执法监管链条,为此还需要赋予第三方监管平台必要的法律地位,形成有效的监管效力
上海在监控平台运行期间,初步形成了“1+1+3”的动态监控机制:即一个以车载定位系统为载体的行业全覆盖实时监控网络,一项重点违规预警提示制度,三张动态监控分析报通过规范的制度化操作,确保平台监管功能有效发挥
2013年年初,为进一步提高省际客运行业安全管理与安全服务整体水平,上海市交委决定建设道路省际客运行业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开展实时动态监控当时的设想是,安防监控行业现状如果能把投保企业抓安全、强管理的主动性和保险公司降低风险和赔付概率的积极性结合起来,由承保机构实施第三方监控,应该能大大提高安全监管的效能,达到行业管理方、保险公司、投保企业“三赢”的效果为此,上海市交委一方面明确要求全行业营运车辆必须安装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并接入监控平台;另一方面,由保险经纪公司和“共保体”各承保保险公司共同按比例出资,负责开发建设“上海市省际客运行业安全监控平台”(简称“监控平台”),实施第三方监控
承保机构实施第三方监控
有谁晓得目前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是哪种做准分子激光术的副作用会不会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