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方能治好白癜风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6635.html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部署,财政部提出,创新预算管理方式要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一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持续拓展深化。
目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绩效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财政部门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和加强,但部分预算部门(单位)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还较为薄弱,存在认知不清、理解不透等情况。一些人简单地认为财政资金只要依法合理使用即可,财政资金效益这根弦绷得不紧,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不利于实现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目标。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当前部分地方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看,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阶段都存在若干有待完善之处。一是预算决策不够科学,预算编制缺乏标准与依据,导致项目预算与实际需求不符,资金结余率偏高;二是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整缺少刚性约束,资金使用规范性与合理性有待提升;三是项目管理不够规范,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结果导向不够明晰,社会效益体现不够明确,服务对象满意度情况未得到有效重视。同时,由于各部门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更多注重财务执行情况,未能更多从全局视野分析预算资金投入效益,使预算绩效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有效性等没有得到相应体现。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备。对于预算绩效管理而言,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至关重要。目前,无论从事前的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编制与审批,还是从事中的绩效监控,以及事后的绩效评价与结果应用来看,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完备,从而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绩效评价质量有待提高。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实施时间不长,相关的经验和资料储备薄弱,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常会出现缺乏数据和资料参考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绩效评价难度,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质量。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具有专业素质和水平能力的专业人员有限,特别是第三方机构在参与预算绩效评价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预算绩效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完善制度体系,实现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制度是“纲”。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必须要有完备的制度体系。同时,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实施规程也同样重要。只有构建起完备的制度措施体系,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获得全方位保证。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章和办法,需要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及部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绩效评价智能化水平。建立相应的互联网共享平台,将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在在网上及时公开,不仅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可借助于数据信息化,全面提升绩效管理智能化,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强大助力。这也有助于解决当前绩效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被评价部门不积极配合、资料搜集困难等问题,促进绩效评价质量的提升与结果的应用。
制定科学流程,强化绩效事前评估
事前绩效评估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服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预算资源配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专业指导、时间和资金限制以及部门积极性不足等原因,预算部门针对事前绩效评估未能形成系统的规划设计,项目单位申报和预算部门评估各行其是,评估结果不能有效反馈,导致项目执行与评估结果脱节,绩效评估流于形式。应强化事前绩效评估流程梳理,一方面,应在绩效目标填报和审核环节之间留出充分的论证时间,并通过科学规范的流程对绩效目标的编制进行指导,使绩效目标的填报更加科学合理,避免在此环节“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加强事前评估结果的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应充分应用评估结论,按照评估建议调整支出方向或者完善项目管理,使评估工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强化绩效管理理念
应鼓励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开展行之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培训,以增强相关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并使其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加强学习与实践,相关人员有望尽快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新型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转变,更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财政管理的需求。通过培训,还有助于提高各部门对于预算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获得他们的充分支持和配合。鼓励第三方参与,构建绩效管理新格局
第三方参与绩效评价有助于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并提高评价效率,不应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独自进行。财政部门应加强引导和监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聘用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对财政资金的决策、管理、使用与效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评价,使绩效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正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财政工作需求,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并获得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要按照中央部署,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有机融合,使财政资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本文作者:刘凤霞东北师范大学)
(内容来源:中国财经报“绩效新时代”专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