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监控税收1.将全面推行银行代发工资模式
国务院近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国发〔〕56号提到:
(1)要推行非现金结算;
(2)全面推行银行代发工资模式;
(3)还有就是要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在确保信息安全和规范利用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级归集居民和非居民个人的收入、财产等相关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收入监测方式方法,提升居民收入信息监测水平。
2.万以上银行账户明年就查!中国将清查全部银行账户中国国税局近日发布重大消息称,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将对在本机构开立的非居民个人和企业账户进行识别,收集并报送账户相关信息,由国家税务总局定期与其他国家(地区)税务主管当局相互交换信息。中国首次对外交换涉税信息的时间确定为年9月。
3.逐渐推行实名办税制度从今年11月1日起,天津、河南、四川和甘肃4省市税务机关推行实名办税制度。
办税人员在办理涉税业务时,需要采集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件信息、身份证件影像件和授权委托书影像件等个人信息,涉税事项办理进入“刷脸”时代。
实名办税后,国税机关利用实名办税系统存储的信息,结合监控企业信息库、监控企业关联人员信息库,自动识别和锁定异常纳税人名单,从而有效降低涉税事项办理风险。
4.目前国税系统的发票监控平台,对企业的进销环节以及库存进行监控如:已经开出去发票了,但是进项一直没有。
如:已经进来发票了,但是迟迟没有开出去发票。
自然而然大数据监控平台的库存分析就会出现进销不一致。
分析出来后,税务局就会看到你的仓库库存!
5.“金税三期”税务局强大的大数据评估与云计算来到了我们身边税务刚刚升级新系统,简称“金税三期”,主要功能是更加强大的大数据评估及云计算。大数据还知道你发生了多少固定资产发票(买过多少房,买过几辆车)、;多少费用发票(多少是加油的、多少是办公的、多少是差旅的,多少是请客的),通过同行业比对知道应该产生多少利润,企业所得税还能逃吗?
6.五证合一全面整合各个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税务、工商、社保随时合并接口,个税申报的工资薪金所得与社保、年金缴费基数不匹配的单位,属于地税重点开展的纳税疑点检查的对象之一,再虚做几个人工资没余地了,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还能逃多少!!
财务与法务的有效融合自年1月1日起,按照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保存期限由15年变为30年,总账、明细账的保存期限由15年变为30年。
新增15年的凭证,总计30年的凭证,基本贯穿了财务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是财务人每一步的脚印。
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很多经济犯罪,比如偷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挪用公款罪、贪污罪、贷款诈骗罪、侵占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挪用资金罪,等等,都与财务会计相关!
因此,财务人员不仅仅要擅长财务、精通税务,更要熟悉法务!
案例1好多私企的负责人公款私款不分,导致财产混同,最终经济纠纷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很多老板存在以下错误的认识:
1)公司都是老板的,老板拿公司的钱或者花公司的钱属正常;
2)钱在几个公司之间拆借一是有这个需要,二是反正都是老板的公司,这种拆借对老板而言就是左口袋换到右口袋,没必要区分那么清楚;
3)将老板的个人开销计入公司可以避税。
根据法律,公司的财产要优先用来清偿公司的债务,还有剩余的,才归老板(股东)所有,法律叫剩余财产分配权。
以上错误的根源在于只看到了公司的利益归老板(股东)所有,而没有看到公司的利益还和公司的债权人有关。在法律上,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则股东或关联公司要对该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甚至无限责任。
案例2:业务款大量走私账无容置疑,业务款走私账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不仅要受到行政处罚,严重的,可能还触犯刑法,受到刑事处罚,而且在民商事方面亦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
按正常交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发票的买卖双方及对公走账的收付款双方是一致的,不仅留下了证据,而且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证据链条,一旦发生纠纷,这些证据有时就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但走私帐,由于合同双方当事人与收款付款双方不一致且没有发票,如果没有其他证据,就很难证明买卖合同和收付款是对应和匹配的,从而为维护合同权利带来风险。
因此,业务往来应尽量该按规定走账,以避免可能的风险。
来源:郝老师说会计老三会计整理发布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