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想要找到跨越周期的密码,并没有那么简单。
本文来源新熵
作者
伊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角,收藏着一柄残破不堪的铁锤。编号的这件文物,官方命名为:海尔砸毁76台不合格电冰箱的大铁锤。就是年张瑞敏的这一锤定音,砸出了日后国产家电行业几十年的耀眼巨星——青岛海尔集团。同一年代,去年正式“出道”,成为新任“公募一哥”的顶级明星基金经理张坤,与海尔一样,刚刚出生在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上月底,曾经的巨星与今日的明星,发生了交会。名气不亚于网红艺人的张坤,3月29日出炉了所管理的基金产品年度报告。引人侧目的是,其中一度重仓海尔智家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和易方达中小盘两支基金,业已出清全部所持股份。而就在第二天,成功私有化港股海尔电器,完成业务合并的海尔智家发布了年度财报:年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4.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77亿元,同比增长8.17%。在实体经济活动受到疫情干扰,增速近乎停滞的情况下,海尔智家交出一份营收、利润双增长的成绩单,超出普遍预期,却也难逃被坚持价值投资的一线基金经理,果断清仓的命运。资本与商业逻辑的碰撞,个中缘由的确耐人寻味。已迈过而立之年的海尔,虽是过往的白电龙头,但近年的增长乏力早已凸显疲态,被格力、美的这些后起之秀陆续反超。纵使张瑞敏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喊出“工业4.0”“场景化时代”等口号,海尔智家的复兴崛起之路依然困难重重。张坤则不愧为爱豆级的基金经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为粉丝基民赚取了近亿收益。除了偏好白酒、医药之外,家电股也曾长期处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