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冷链专题研究报告

导读

本报告全文共28页,数据图表共6张。本报告介绍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基本概况,总结了其发展的驱动要素(含政策驱动、需求上升、技术进步和市场参与者增加等)和制约要素,并指出以顺丰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望依赖运输网络优势和运营效率提升重塑竞争格局。

核心观点

观点一

年2月,国务院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的资质行政审批事项,降低了物流企业进入药品物流领域的门槛;年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宣告全国两票制的开始,医药流通模式迎来了重大变革;年,政府发布《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及相关补充文件,极大压缩物流成本,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观点二

据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年我国医药冷链销售额达.03亿元,同比增长20.1%;年我国医药冷链销售额突破亿元。同时,医药电商快速兴起,年医药电商市场规模达亿元,年将达到亿元。因此,医药冷链物流发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

观点三

伴随处方外走、互联网医疗兴起等医药流通模式变革,医药冷链物流呈现全程短链化和末端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且药品直接由医药冷链配送至患者手中的比例不断提升。

观点四

二胎政策、慢性病、新冠疫苗等多方面因素推动市场需求增加,且近期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疫苗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政策落地加速,医药冷链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观点五

目前,以顺丰、京东等企业为代表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不断丰富服务种类和拓展网络覆盖,其网络和规模先发优势有望加速行业市场集中化发展。但因需求分散、设备投入成本高、运营效率较低,医药冷链运营成本高、利润率较低的状况仍在继续。受此制约,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网络覆盖能力有限,多集中在省会和省级经济中心城市。

报告节选

市场综述

中国医药冷链行业

(一)医药冷链的定义与分类

大多数医药产品(包括药品、疫苗制品、血液制品以及生物样本等)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及零售等环节需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须的低温环境下,以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及变质。医药冷链是利用一系列仪器设备,为上述医药产品提供必须的低温环境,以保证其质量和功效不发生改变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根据产品类别的不同,医药冷链可分为药品冷链、疫苗冷链、血制品冷链以及生物样本库冷链。在全球市场,生物样本库冷链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药品冷链紧随其后。

医药冷链具有安全性要求高、需求突发性强、成本高及专业性强四个特点。

1.医药冷链的对象是医药产品,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而冷链运输的各个环节过程对于安全性均有着极高的要求。

2.很多疾病是突然爆发的,并且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医药冷链厂家必须具备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

3.与普通运输相比,冷链运输的成本高出80%以上。考虑到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医药冷链的成本更加高昂。

4.医药产品的运输与储存需充分考虑产品特性,并严格遵照国家规定,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

(二)中国医药冷链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医药冷链行业起步较晚。年之后,冷链技术才开始在中国得以应用。最初冷链技术多用于食品领域,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并未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医疗领域内得以广泛应用。

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年)》(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发展以医药冷链为代表的现代医药物流,并逐步建立起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违规惩戒和退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医药产品的质量安全。自《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冷链技术逐渐在医疗领域内得以广泛应用,并向着正规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大多数医药产品都对于温度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医药冷链行业发展速度极快。截至年底,中国医药冷链行业市场规模已经接近亿元人民币。年以来,国务院、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机构接连发布重大政策,整治医药冷链行业乱象,推助医药冷链行业快速发展,如年4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追溯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对冷链运输的药品进行记录和标识,逐步建立起药品追溯体系,以保证药品安全。年5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分会等联合发布了《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性能确认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对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所涉及的温控仓库、温控车联、冷藏箱、保温箱及温度监测系统验证性能确认的内容、要求和操作要点等提出了明确规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医药冷链行业发展加速。此外,第三方物流也开始进入医药冷链行业,凭借完善的运输网络与丰富的冷链运输经验,助力医药冷链行业蓬勃发展。

发展至今,医药冷链行业已经初具规模,标准规范体系也在逐步建设中。未来,伴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社会资本的涌入,医药冷链行业将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三)中国医药冷链行业的市场规模时效

1.全球医药冷链行业的市场规模

全球医药冷链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年,全球医药冷链行业的市场规模从5.0亿美元增长至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8%(见图2-2)。全球医药冷链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1)医药产品产量增加:生物制药公司在开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生物工程新疗法方面取得了成功。伴随着创新疗法的推出,医药产品的产量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渗透率不发生改变,医药冷链的应用也将增加,并推动市场规模扩大。

(2)标准化的市场管理规范:各国政府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大型组织已经建立起一系列医药冷链监管法规及行业标准,只有达到要求的企业才能进入行业,只有质量过关的产品才在市场上流通,市场竞争因而变得更加有序。

(3)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断增长: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也大幅提升。基于此,政府将不断改善医疗基础设施,医药冷链行业因而获得更快速的发展。

基于上述三点原因,未来五年,全球医药冷链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约13.7%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并于年达到15.2亿美元。

2.中国医药冷链行业的市场规模

中国医药冷链行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极快。数据显示,中国医药冷链行业的市场规模从年的7.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年的12.4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3%(见图2-3)。未来五年,中国医药冷链行业市场规模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9.4%。头豹预计,年中国医药冷链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9.7亿元人民币。中国医药冷链行业市场规模增速进一步加快,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政策利好:国家政府机构接连发布政策法规,规范医药冷链行业市场秩序的同时,支持行业优先快速发展。

(2)需求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人民医疗保健消费增加,带动医药产品销量持续提升,医药冷链作为医药运输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新型药品的不断推出,也为医药冷链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技术升级:经过十余年的技术进步,现阶段医药冷链已经能将温度控制在较为精准的范围内,并且实现了全程信息跟踪与监控,运输效率与运输质量大幅提升。未来更多先进技术将应用于医药冷链领域,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将推动医药冷链进一步提升效率,扩大规模。

(四)医药冷链产业链分析

医药冷链行业的产业链上游是冷链设备供应商,包括制冷设备、制冰设备、冷藏设备、冷链检测与感知设备以及冷链监控信息系统等。产业链中游是医药冷链企业,包括专业的医药物流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产业链下游是医药产品需求方。医药产品的最终需求方是患者,大多数医药产品先经由医药冷链进入各级医疗机构、药企等,再在专业医师、药师的指导下被患者服用,也有少数医药产品直接经由医药冷链进入患者手中(见图2-4)。

1.上游分析

冷链设备可分为三大类:温度控制类设备、温度检测类设备以及信息系统。其中,温度控制类设备包括制冷设备、制冰设备以及冷藏设备等。中国的温度控制类冷链设备供应商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温度控制技术,能够将温度长时间稳定在较小的波动范围内,以保证运输商品的品质。但是在制冷剂的选择上,世界领先的设备供应商已经逐渐改为使用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新型环保制冷剂,而中国设备供应商仍然多采用液氨与氟利昂,二氧化碳等新型环保制冷剂的应用率不足1%。液氨类制冷剂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液氨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腐蚀性极强且容易挥发,设备一旦出现制冷剂泄露,会引起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氟利昂类制冷剂虽然安全性较高,但是过度使用会对臭氧层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大气变暖以及温室效应。出于对安全以及环保的考量,中国供应商将尽快实现新型环保制冷剂的替代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产业链中下游。

与温度控制类设备相比,温度检测类设备以及信息系统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冷链药品的质量,但是却能辅助医药冷链企业及时发现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中国的冷链设备供应商更重视发展温度控制类设备,对温度检测类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的投入较少,因而这两类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如今,中国的供应商已经逐渐意识到检测类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的缺乏是限制中国医药冷链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各机构也相继颁布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在这两方面的投入,以降低冷链运输事故发生的概率。未来,伴随着温度检测类设备以及信息系统技术的突破,中国医药冷链行业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

2.下游分析

医药冷链对各级医疗机构、药企意义重大。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医药冷链极大地丰富了执业医师的用药范围,使医师能够更好地对症下药,帮助患者更加快速安全地恢复健康。有了更广泛的用药选择之后,一些过去救治较为困难的疾病,变得容易治愈,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得益于医药冷链的发展,偏远地区医疗及药品短缺的情况得以改善。对于药企而言,通过医药冷链,新药推广将变得更加容易,新药一经上市,能很快就能够在多个地区得以应用。此外,医药冷链还能帮助药企迅速在各地开展业务,拓宽事业版图。基于此,医疗机构、药企将与医药冷链企业形成密切的合作,共同推动医药冷链行业不断进步。

现阶段多数患者仍然通过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买药品,较少出现需要通过医药冷链将药品直接配送至消费者手中的情况。伴随着医药电商的飞速发展,患者端对医药冷链的需求大幅增加。而互联网医疗以及远程医疗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端对医药冷链的需求。与各类机构相比,患者的分布更加零散,医药冷链企业要想支持直接到患者端的冷链配送,需要具备更成熟的冷链技术以及更完善的配送网络。未来,在患者端需求增长的拉动下,医药冷链企业必将快速提升自身实力,以在行业中立足,整体医药冷链行业也将因此而蓬勃发展。

报告来源

头豹研究院

?END?

声明:转载是为了传播更多行业资讯,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kongxingye.com/jkfz/26844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