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泛苏亮亮我看见了全场景AIoT的未来

北京好治疗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04561.html

在数字化改革的进程中,宇泛希望打通不同空间的数字底座,为智慧城市的毛细血管建设贡献力量。

——宇泛苏亮亮

“我的经历很简单,年考入了浙大心理学专业,前两年一心想出国,后来对创业产生了兴趣。”苏亮亮一坐下就打开了话匣,面露标志性笑容,仿佛相识已久的老友。

  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浙大创业氛围的感召下,苏亮亮从“线上打印平台”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项目最终没能成功,但机缘巧合,他因此结识了同在创业的赵弘毅(宇泛创始人兼CEO)。

  得知赵弘毅的机器人计划,苏亮亮十分感兴趣,“我俩一拍即合,喝了个酒,聊技术发展、聊未来憧憬、聊创业思路,聊了一夜。”两个少年产生了共鸣: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把人从3D(脏Dirty、累Difficult、险Dangerous)工作中解放出来。

  年,宇泛正式成立。蛰伏两年研发产品、跑遍20多个城市的电子市场游说商家、为发工资把信用卡刷到爆、住过95元一晚的快捷酒店……蹚过最艰难的时期,团队最终瞄准泛安防民用市场,形成了硬件设备+PaaS开放平台+SaaS的完整解决方案。

  “工地、园区、商超、社区……宇泛所覆盖的民用场景,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在数字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希望打通不同空间的数字底座,为智慧城市的毛细血管建设贡献力量”。

  宇泛二字,寓意宇宙(universal)无处不在的泛在(ubiquitous)计算。“Hello,Uni-Ubi”,羽翼渐丰的宇泛向全场景智慧城市AIoT的未来,发出了坚定的信号。

谈转型之路

跑了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的电子市场,总算入门了

章丰:宇泛从智能机器人起步,转型出于怎样的考虑?苏亮亮:我们一开始希望做机器人,机器人涉及到三个技术栈:图像识别、语音交互、运动控制,每一项都是难以逾越的大山,以当时我们团队的能力突破这些难点不太现实,所幸我们在智能机器人的图像识别上取得了技术突破。年3月,宇泛智能获得了人脸识别公开测试集LFW世界第二和权威人像检测评测平台FDDB世界第三。同年我们拿到了一笔天使融资,心高气傲地觉得公司还可以更值钱,但是产品迟迟没有进展,意向的投资也落空了,不转型,公司就难以为继。我们想了三条出路:卖算法。但算法的核心在于数据,最终会演变成买方市场,不是长久之计;做安防。传统安防领域重经验、重资源、重渠道,我们没有任何积累;所以我们选择了第三条路——民用市场的人像识别设备,这是第一个转折点。章丰:为什么最终决定切入民用市场?苏亮亮:当时我们判断:新一代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像识别是比指纹更加自然的生物识别方式,未来在线下的应用场景广阔,而在线下场景落地需要计算载体。这个载体不会是电脑、服务器、手机、Pad,我们认为需要专用的、普惠的一体化设备,实现7*24小时不停工作,并且能通过输出控制其它硬件。年10月,我们开始研发设备,埋头做了两年多,终于研发出设备第一代人像识别门禁设备Uface,成功将深度学习算法移植到嵌入式平台。章丰:这两年里你们都靠这笔天使融资维持?苏亮亮:这是初创团队最煎熬的时期。年一整年,我们公司高层的信用卡、微粒贷、蚂蚁借呗……能借的平台都借遍了。每月14号发工资时,办公桌上是一排信用卡和POS机。为什么还是坚持下来了呢?Demo试用的反馈体验非常好,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年我们量产了台设备,卖了一年都没有卖完,信用卡几乎刷不出来了,公司快撑不下去了。年6月30日,团队开了“遵义会议”,这是第二个转折点。我们决定背着产品,去跑全国的电子市场:如果我们跑家商户,有家愿意做代理商,一个月给我们30万,就有万了。这样一个非常天真的想法,支撑我们跑了四个月,跑遍了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的电子市场,但一个代理商都没有签。章丰:我听说你们内部把这段经历称为“万里长征”。苏亮亮:万里长征没有白跑,市场里的这帮人真正带我们入行了。原来我们做的设备和后台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只能在办公OA考勤的系统里用。通过和他们打交道,了解到细分市场包含集成商、供应商,有做硬件的,有做解决方案的。同时也有不少SaaS厂商找到我们,希望把我们的图像识别技术集成到他们的方案中,给他们定制固件,但我们始终觉得这不是出路。宇泛面对的长尾市场客户与大项目或KA客户不同,他们的需求更碎片化,定制要求高。所以要在产品设计、操作系统和应用上,把很多功能作为独立模块,像搭“乐高”一样响应客户碎片化的需求。综合考虑后,我们自主研发了PaaS平台——WO(沃土)平台,提供开发套件和一站式解决方案,链接承载了宇泛所有智能设备,同时也逐步开放给其他物联网硬件和SaaS接入,提供物联网设备通信、管理的各类能力,SaaS厂商对接宇泛的WO平台,公司给他们提供技术支撑。宇泛入选亿欧智库《泛安防行业研究报告——碎片化市场新机遇》案例

谈竞争壁垒

一家公司要想在AI长尾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掌握设备、AI、物联网三大武器

在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等安防市场的大工程之外,宇泛瞄准了广泛的民用市场,各行各业的个性化需求构成了一个成规模的增量市场。苏亮亮分析,“公司早期平均的合同单价是3万元。单价不高,但反映了长尾市场真实存在。”以通行类、认证类、分析类作划分,宇泛研发了人像识别门禁、测温机、身份核验一体机、人像支付终端等硬件设备。同时,宇泛研发的微内核操作系统UfaceOS成功在多款量产的产品中使用。

章丰:长尾市场有一个很大的悖论——单价低而定制化需求高,所以如何控制交付效率和运营成本是摆在很多创业公司面前的难题。宇泛是如何解决的?

苏亮亮:一家公司要想在AI长尾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掌握三大核心技术积累:设备能力、AI能力、物联网能力。

设备能力,包括对核心器件的把控,比如传感器、摄像头等;也包括对操作系统的优化,当设备出货量成倍增长时,操作系统关系到设备的稳定。民用安防设备和传统监控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传统监控的使用者通常只有监控室里的人,其实是“监而不控”。宇泛的设备每天都与人进行交互,比如人像识别的门禁,一旦设备损坏或者识别失败,就进不了门了,对硬件的稳定性要求极其高。

我们的产品应用到工地时,发现了很多问题,逆光、防水、设备干扰……这是过去设备用在办公室没有遇到过的,也绝不是一支只研究AI的团队就能解决的。就中国目前的环境而言,硬件在市场上的接受度更高。未来五年在AIoT领域如果出现一家伟大的公司,它的硬件能力一定要过硬。

章丰:如果只是搭建AI平台,没有硬件支撑的话,其实很难有利润来源,所以硬件这个环节必须抓在自己的手里。

苏亮亮:二是AI能力。AI的应用场景很丰富,算法的长尾也是客观存在的,长尾的客户也存在多样化的定制需求,没有一家公司能独揽所有子系统,生态级推理训练平台是必然。除了人像识别和图像识别,宇泛也在积累大数据分析和语音识别等能力,不断完善AI能力,宇泛也会在今年第二季度上线自动化训练推理平台。

三是物联网能力。光有设备能力和AI能力,无法真正结合场景。我们曾经拿着设备找到物业公司,对方说,“你走吧,我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什么是解决方案?包含硬件设备、后台软件,最好能和他们现有的系统打通。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来源于物联网设备的数据会占据相当比例,物联网的能力很关键。它包含平台和应用的能力,一方面实现设备的整体连接,另一方面为客户提供拓展应用。

只有具备以上三种能力,才能真正把客户服务做好。这三种能力,也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要求。

谈应用场景

从工地到办公、社区、校园,打造社会治理最小单元的数字底座

以人像识别门禁机为起点,宇泛构筑了涵盖智能设备集成能力、云AI服务、IoT服务、商业服务能力、系统集成方案和服务的PaaS平台,在社区、园区、校园、工地等社会治理最小单元的细分场景落地。凭借先发优势,宇泛在智慧工地场景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章丰:在宇泛的业务场景探索中,智慧工地是比较有特色的。为什么会想到切入工地场景?苏亮亮:年,智慧工地的SaaS服务商找上门来,想要引进我们的设备。宇泛一贯的打法就是公司迭代的速度快,一切围绕着为客户创造价值。所以那一年我跑的最多的就是工地,经常半夜里出发,天不亮就出现在现场。凭着这股劲,我们把工地场景磕下来了,那年生产的台设备中近台都装到了工地。在工地,我们遇到了很多未曾想到的状况:工人上班早,天都还没亮,光线导致识别率受影响;工人进入工地时脸是干净的,从工地出来可能满脸泥灰,导致误识别出现……最诡异的是在金华的一个工地,一旦某台大型设备启动,摄像头的识别功能就失效了。经过排查发现是设备干扰,通过在排线上裹了一层锡箔纸解决了。四年来,宇泛针对工地场景不断打磨产品细节,对逆光识别、活体判断、识别率等功能实现了专项突破,并且在年推出了工地场景专用的算法模型。我们通过“人像识别设备+PaaS平台”的方式赋能工地管理,Uface设备除了刷脸考勤外,还具有多种功能:提醒工人佩戴安全帽,拒绝黑名单或有不良记录的工人进入工地,统计工时便于核算工资等。  宇泛工地智能化平台示例智慧工地是一个强政策需求的场景,如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一直是国家政府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kongxingye.com/jkxt/26844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